大皖新闻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海子笔下的诗意场景,如今在巢湖北岸成为现实。随着巢湖治理成效显著,湖光山色越发迷人,一批充满特色的湖畔茶社应运而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打卡新地标。截至目前,环巢湖15家茶社如珍珠般散落湖岸,年轻创业者们用创意和情怀,让巢湖畔成为诗意栖居地和创业热土。
试营业即爆满,茶社成网红打卡地
2024年春天,站在巢湖之滨的刘佳被“一湖碧水连天阔”的壮美景象震撼,萌生了在湖畔打造社交空间的想法。半年后,黑石林野茶社在肥东县长临河镇四顶社区建成开业。
游客在黑石林野茶社观湖。 陈振/摄
黑石林野茶社在去年10月1日试营业当天就接待了100多人。一个月后单日接待量翻了三倍,日营业额达2万元,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这个占地32亩的茶社拥有8间瓦房、5间星空屋、4间木屋及多个观景平台,融茶咖、观景、团建、露营、音乐会等多元服务于一体,成为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新型文旅复合空间。
“这风景太美了,真的没来错!”通过抖音慕名而来的游客欧阳一凡赞叹。黑石林野对面是峔山岛,东望中庙,西览碧水蓝天,无论是晨观日出还是暮赏落日,都是绝佳之地。开业以来,茶社已经接待了近两万人次的年轻游客。
游客在黑石林野茶社拍照休闲。 陈振/摄
巢湖治理见成效,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与黑石林野同期试营业的巢海心邸,是另一位追梦人王莹莹的作品。在六家畈社区平浒村,39岁的她一眼就爱上了巢湖。“那天的巢湖落日太美了,我几分钟内就决定要在这里开一家茶社。”
开业当天,王莹莹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条游客观落日的视频,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浏览量高达32.6万。巢海心邸由二层民房改造而成,临湖面全是落地窗迎湖入室,迅速成为环巢湖区域首家茶咖美学拍照打卡空间。开业至今,营业额已超百万元。
游客在巢海心邸茶社观巢湖落日。陈振/摄
“这里直面巢湖,夜景灯火阑珊,左望振湖塔和优美的S型湖岸线,无论观景、看落日还是听雨,都特别治愈,来这儿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王莹莹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实景比照片好看太多了!”站在打卡点拍照的游客张萍感叹。
创意活动不断,打造环巢湖文化IP
既然主流客群是年轻人,如何持续提升他们的体验?今年5月起,王莹莹固定在每周天晴时举办一场落日音乐会,不同主题的风格吸引了大批省内外年轻游客。
“场场爆满,预约排到200多号。”高峰期茶社接待量达800人,她还得帮游客预订周边民宿。“接下来,我们计划持续创新节目形式,优化音响与场景体验,结合季节与节日策划特定主题场次,将‘落日音乐会’打造为环巢湖标志性的文化IP和在地旅游特色名片。”展望未来,王莹莹信心满满。
茶社生意好,离不开当地政府积极配套支持。“政府还帮我们改建道路,修建彩虹道,提升旅游体验。有了政府支持,我们下一步准备种植时蔬供游客采摘,让茶社业态更丰富。”刘佳表示。
如今,长临河镇19.8公里湖岸线上已聚集15家茶社。合肥版的“小洱海”“巴厘岛”声名鹊起,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等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今年上半年,长临河镇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00万元。
城湖共生共赢,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茶社的兴起、年轻人的涌入,背后是巢湖生态的华丽转身。近年来,随着巢湖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水体质量显著提升,湖光山色越发迷人。许多年轻人专程前来这里,望湖“发呆”释放压力。
一湖碧水,不仅吸引年轻人打卡社交、创新创业、安放诗意,更激活了古老湖岸的青春气质。人与湖在此相生共荣,绿水青山真正化为金山银山。巢湖,正用它日益年轻的脉搏,书写着一座城市与一片湖的共生新篇。
从刘佳到王莹莹,巢湖生态环境的蜕变正持续释放吸引力。这些年轻创业者用创意和热情,让巢湖畔成为诗意栖居地和创业热土,见证着城湖共生的美好未来。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通讯员 彭红玲
编辑 汪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