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早上五点,沈巍出发安徽和县。
和县之旅结束,沈巍若有所思,认为和县的文旅推介语,可以用“和县,李白喜欢的地方”来标新立异。
沈巍举例道,小时候,他外婆别的广告语不知道,但就记得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的广告语,因而他认为吸引人的广告语字面上很俗,比那些繁文缛节的宣传语有价值得多。
的确如此,笔者将沈巍设计的广告语,输入DEEPSEEK,看看有什么结果:
方案一(直接引用型)
李白醉爱,和县邀你。
方案二(意境优美型)
诗仙眷恋地,山水自在和。
方案三(简洁有力型)
李白偏爱,和县有请。
方案四(现代口语型)
连李白都爱,你和不来?
看样子,沈巍为和县的宣传语定调,的确有着来自底层受众的独特思考,至少可以为和县文旅的自我推广开拓一个思路。
如此说来,酝酿许久的和县之旅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和县文旅在网上对沈巍的邀约最早发布在8月15日,之后时而紧促,时而停滞,终于在二十天后落地兑现。
回顾整个过程,沈巍用一波三折来形容。和县之行公布之后,网上发酵的声音异常复杂,显然和县文旅也感应到了。
和县文旅负责接待沈巍直播团组的90后副局长郭彤彤在活动结束后的感言中,接过沈巍的话茬,表达了和县文旅排除杂音、坚守文化初心的执着信念。她说:“用沈老师的话来说,的确是一波三折,但我们和县这份迎接沈巍老师的初心,从一开始就没有改变,即使有一些网络上的不好声音作为阻力,但我们对文化的这份渴望肯定是一以贯之的。”
和县文旅作为第一个官方机构欢迎沈巍前来传播文化的举动,被网友称为:和县文旅格局大,敢为天下先。
和县文旅出面,整个参观日程,一路顺风,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的意外。
实际上,官方助力的加持,沈巍的出访如虎添翼,每一个过程环环相扣,就像仪仗队一般整个流程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和县文旅为整个访问过程,设计了众多的颇为出人意料但显然作了深谋远虑忖度的环节。
在刘禹锡纪念馆,参观之后安排沈巍书写环节,书写的内容是:“蔬”写和美,“智”绘和州,变相地把和县的经济特点,融入到了联语中,借沈巍的笔法,传布天下。
在霸王祠景区,安排了当地特产一条龙,和县炸牛肉、霸王酥、和县剪纸……陈列左右,悉数亮相,现场品尝,引动直播间里的粉丝购买欲爆棚,急切地呼叫赶快上链接,也想感觉一下沈巍一行在现场品尝的和县美食。
显然主办方没有考虑到沈巍一路所行之处,可以挂上当地的特产链接,这样沈巍一路行进,可以带动当地特产“奚其后”而踏上互联网的小黄车,走向沈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粉丝的舌尖体验中。第一次正式出行,没有考虑到这么多。
和县文旅还为来宾安排了八分钟的庐剧《霸王别姬》最经典的片段,两名演员在碑廊中间的亭子里上演了历史上撕心裂肺的伤别离悲剧,因为这出悲剧,就发生在这块踏足的土地中,之前并不陌生的剧情,因为在真实的发生地响应着历史上的真实一幕,平添了更浓的伤感情愫。
演出当中,沈巍提醒手下的主播,把镜头对准演员,尊重演员的劳动。
和县文旅为沈巍提供了个人出行不可能拥有的更多的当地文化“赋能”,可以说,这些当地文旅配置的更为立体的和县文化情境,加上沈巍那字字珠玑的对历史文化的陈述,使得整个沈巍和县之行,既有官方的宏大叙事,又有讲史的通透趣味。
应该说,这样的新鲜的组合方式,检验了沈巍与文旅合作能够达到一种1+1>2的增值效应。
如果说和县文旅的安排更倾向于严谨叙事的话,那么,和县的沈巍粉丝表现出的令人咋舌的热情,却让和县之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正如明代散文大师张岱所言: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之人。沈巍在走访和县名胜的时候,清醒地明白,这些古迹不过是人造景观,所以,他基本上采取了走马观花的态度,但面对着闻讯而来的和县粉丝,他却不惜宝贵的时间,与他们一个个逐一合影,满足他们的要求,为他们挥毫留痕,如果不是主办方迫于时间紧急,估计沈巍的脚步,会被汹涌而来的当地粉丝困住迈不出半步。
在沈巍离开的时候,和县的粉丝还一路尾随,可以看出,沈巍在和县拥有的巨大影响力。和县的民众,通过直播间这一个窗口,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热情好客的性格底蕴。在“和县文旅”8月中旬发出向沈巍邀约的时候,下面的和县网友留言,无一不是充满着喜出望外的热情之语,他们都希望沈巍的到来,能够把他们家乡的丰沛的家藏展示在文化的行家里手的眼前。
线上的和县网友,与今天出现在景点的闻讯而来的线下粉丝,把和县民众的热情好客本色勾勒得一览无遗。
所以,沈巍才设身处地地为和县的广告语设计出:李白喜欢的地方。
从沈巍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欣赏和县的那种宁静、平和的气息,是一个宜居的地方。
这是和县祥和、和谐的地方,但是和县还有一种英勇无畏的精神,表现在一个女性的身上,却爆发出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强悍的感召力。
这就是沈巍来到和县第一站拜访的成本华纪念广场中的被誉为最美抗日女兵的女英雄。
成本华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相对陌生,如果说九三晚会《正义必胜》上刘老庄的段落创造了催人泪下的最动人段落的话,那么,成本华的英雄事迹,同样具有感天动地的精神力量。
一个24岁的女性,在日军攻城的时候,参与到抵抗侵略者的战斗行列中,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她勇敢地走到了抗战的第一线,面对禽兽,她无所畏惧,被日寇抓住,她笑傲赴死。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她留下的两张带着微笑的照片,竟然是来自日军当年炫耀战果的军报上。而正是日军拍摄的照片,才使她最后的壮举留在世间,而直到多少年后,中国的研究者根据这些照片,才逐渐还原了这个伟大的和县女性的人生。
沈巍的敏捷的知识感应能力,使他的记忆中,保存了这样一位和县女英雄的鲜活形象。在他预想的和县之旅中,每一次都有这样一个致敬和县最美女性的环节,就像他来到象山,一听说红色作家殷夫的故居就在紧邻,他执意地要去拜访这位在他的口中被称为“最伟大的象山人”的作家一样。
沈巍阐述了这样的一个女英雄对和县的意义,和县不仅有着“和”的中国文化的精髓的一面,还有英勇无畏的精神内蕴,在成本华的身上,“证明了和县人在遇到强敌,没有轻易投降,还有勇敢斗争,激烈抵抗的一面。”为此,他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说: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大环境,还有小环境。
每一次从历史中引经据典,他总要联系到身边的“吵”、“闹”、“报”(报警),希望身边的散装主播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氛围,不要砸锅,拥有一个和谐和美、继续共舞下去的环境。
这次和县之旅圆满成功,沈巍再次肯定了组织单位“上海小鲸娱”的出色表现,并总结出一个规律,“有小鲸娱参与就会成功,没有就一团糟”。总的看来,“上海小鲸娱”两次组织的金山之行、和县之旅,都组织得疏密相间、紧致丝滑。
希望和县之旅回来之后,能够取得真经,把文化传播的沈巍理想和和顺顺地走下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