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旅行版图上,瑞士一直是个闪着金光的名字。
将时间嵌入齿轮的百年匠心钟表、明码标价为奢侈品的自然景色、米其林标准的工艺巧克力——这些昂贵的标签,让旅行者还未启程就先掂量起荷包。但有趣的是,就在这片以“贵”闻名的土地上,青年旅舍却像山间的雪绒花,倔强而蓬勃地生长着。
从独具匠心的中世纪古堡到寸土寸金景区里的青年旅馆,瑞士人用一贯的精准,把“穷游”也打磨成了另一种奢侈——不是金钱的挥霍,而是自由的极致。在这里,你可能偶遇一场浪漫的古堡婚礼,在公共厨房体验地道当地美食,开窗就与马特洪峰的晨光撞个满怀。而你的旅伴,或许刚刚结束一场徒步,正抱着吉他弹唱民谣。
这里,让每一个流浪的灵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从瑞士东北部格劳宾登州南下去意大利的火车上,我总会对着车窗外远山上的一座座古堡和废墟浮想联翩。
这条后莱茵河谷,在古代曾是欧洲北部地区与南部意大利之间的交通要道,一个又一个的王公贵族,在这条河谷两侧的山坡上修建了自己的要塞和城堡。如今,它们多数变成了废墟,默默无闻地隐身在大山中,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遗忘。
今天我要去寻找的是这些古堡中的一座。它是幸运的,八十多年前,当这座埃恩法斯古堡奄奄一息,将要坍塌变成废墟之际,一帮年轻人用青春的汗水为它注入了新的生命。从那个时候起,新生的埃恩法斯古堡便专门向年轻人张开了怀抱,成为了一间青年旅舍。
我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子下了车,村里轻悄悄的不见一个人影。我私下寻找,在离车站不远的山脚下发现了一块小木牌,上面有世界通用的青年旅馆的标志——一座小房子和一棵斜着的松树。牌子指向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我沿着小道往山上走了半个多小时后,踏上了一道很陡的长满青苔的石阶,一阵似有似无的音乐声把我引到了古堡山门前。
可是山门紧闭,连门上的锁都生了锈,很久没人动过的样子。我从来都没见过如此简单的古堡。它完全不同于欧洲的旅游景点那些宏大高贵的城堡,透着中世纪的原汁原味,与世隔绝甚至有些阴森。
一座四方形的碉楼,连着一座高墙小窗的三层石楼,墙体是用未经打磨的裸石砌成的,斑驳破碎长满青苔,似乎很久没人来过了。四周太静了,我心里开始发毛。要不是从旁边的一个小门走出来一个中年男人,我甚至想转身逃走。
他说自己是这间青年旅社的管理员,随即带着我看了旅舍的客房。房间很简陋,每个房间里只有三张上下床和一个中世纪风格的实木老衣橱。但窗明几净,完全没有古堡外观给我的那种阴森和压迫感。
一个相当大的厨房在底层的大门边,里面的格局让我想到了在电影里看到过的,中世纪贵族城堡里的厨房里的情景。又厚又重的木头操作台,墙上很大的面包烤炉,带壁画和拱窗的墙壁。代替穿围裙忙碌着的女仆的,是两个正在吃三明治的年轻人。厨房的地上堆着土豆、胡罗卜和洋葱,台子上放了很多面包、水果和饮料。管理员说,这几天有个青年俱乐部在包租旅舍搞活动,吃喝和清洁整理都由他们自己负责。
当年,就是三十几个年轻人在野草和树丛里重新开出道路,把这座多年失修几近废墟的古堡一点点清理出来,然后肩扛手抬搬来木料和石头,修补屋顶和山墙,建成了这间旅舍。青年们骄傲地称它是“青年古堡”。
青年城堡为年轻人提供了一处远离喧闹的现代生活,在宁静的山林中放松身心的环境。
我在安顿好以后,带着好奇在有些幽暗的古堡里四处转悠。转过东一处西一处狭窄的甬道,参观了位于上层的公共卫生间和洗漱间,和顶层的宽敞的活动室。
一切都很简陋,与一座废墟上重建的青年旅舍的身份十分贴切。但里面休息和活动的场所齐全。我看到有的年轻人躺在顶楼的帐篷里聊天,有的在幽暗寂静的碉楼底层带着耳机听音乐,有的安安静静地在碉楼顶部搭建的平台上炼瑜伽,在不大的院落里的大树下,也有人在练习太极。我趴在古堡院子的城墙残垣上往下看,绿色的的田野环抱着山下的村庄。树林里传来啾啾的鸟鸣。一个女孩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静静地冥想。我明白了“青年古堡”的真谛,人们来到这座中世纪的古堡,不是为了体验古代贵族奢华的生活,而是远离尘世修行。
我来到施特劳斯古堡时,天上正下着小雨,阴沉沉的天色正好渲染出中世纪肃穆的气氛。
施特劳斯古堡是一座十分宏伟的要塞式古堡,它雄踞在瑞士中部高地的一座小山包顶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八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并没有让它荒芜破败成为废墟,是因为几百年来它一直变幻着各种角色被使用。贵族的城堡,军事要塞,中世纪的审判所和监狱,地方权力的办公场所,不论角色如何转变,施特劳斯古堡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拒普罗大众于自己厚重的大门之外。
直到2000年它才第一次向公众打开了大门,成为了普通人观光度假,举行各种庆典的场所。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古堡里还藏着一个新建的青年旅馆。
当我跨过这个要塞护城河上的吊桥,走进高大威严的城堡大门时,完全不能把眼前经典的中世纪城堡的景象和气氛与今天的目的地联系起来,我来这里是为了落宿一个用现代艺术设计出的青年旅馆。
在前台登记后,管理员一边递给我房卡,一边眨眨眼对我说:“祝你飞翔愉快!”。直到打开房门,我才明白她的意思,原来我房间的名字就叫“飞翔”。在房间天花板上,悬吊着几本打开书页的书。打开顶灯时它们的影子投射在屋顶上,很像高高低低正在飞翔的鸟儿。房间里的上下床也很有特色,三层带有深褐色骨架的厢式木床,配上米黄色的内壁,在色彩上十分和谐,烘托出宁静雅致的氛围。
施特劳斯古堡青年旅馆的每个房间都有名字,而室内的格局和装饰就以这个名字为主题。
一间叫做“牢房”的客房,房门特意做的又矮又小,上面还有一把当时的大铁锁,为了体现囚犯的生活,在客房墙上特意刻上了一排类似指甲抠出来的痕迹,表示囚犯用来计算时间的方法;一间叫做“轮子”的客房里,摆着一辆一百年前瑞士军队用的自行车;还有一间叫做“耙子”的房间,墙上挂着一个当地农民耙草用的铁耙子头,每个耙子尖指示着当地可以见到的著名山峰。
有一些客房的壁纸,设计成博物馆里的彩色玻璃窗图案和特别的展品图案,以达到彼此呼应的效果。这些构思奇特和新颖的设计,不但用多种方式向客人介绍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习俗,也大大提高了入住顾客对这座古堡探索的兴趣。
人们似乎正在古堡里进行一次时间旅行。从简到奢,从贵族到平民,从中世纪到现代。
在世界各地,我落宿过的青年旅馆不少,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施特劳斯青年旅馆,我想用“讲究”二字。虽然这个词与以简朴为宗旨的青年旅馆挨不上边儿,但在设计上它确实处处体现着独具匠心的讲究。
第二天是周末,早晨我在古堡院子里的露天茶座吃早餐。清澈的阳光透过百年大树的叶间,洒落在卵石铺就的地面上,撒下一片清凉。小桌上的水瓶里插着一束带着露水的野花。我望着远山发呆时大门那边走进了一大群游客,原来今天这里要举办一场古堡婚礼。
自从施特劳斯古堡对公众开放以后,古堡婚礼就成为这里最受欢迎的活动,夏季里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一两次。盛装婚纱、红男绿女、鲜花彩带、祝福寒暄,我意外地在古堡青年旅馆观看了一场现代的婚礼大戏。
在瑞士,青年旅馆还有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青年人提供一个集中活动的场所。像埃恩法斯古堡青年旅舍那样被青年俱乐部或者民间小团体短期包租,作为训练、研习和休闲的场所的情形不少。圣莫里茨青年旅馆也是其中之一。
▌上:圣莫里茨青年旅馆;下:住在圣莫里茨青年旅馆的年轻人
我下了火车去圣莫里茨青年旅馆的路上,马上就感觉到一股有别于普通的旅游休闲的生机勃勃。在这个寸土寸金的旅游景区里,居然有一个非常大的露天运动场。许多青年男女正在跑道上进行训练。旁边的篮球场上也有好多人在打球,而青年旅馆里也专门有租借山地自行车、甚至修理滑雪用具的车间。
圣莫里茨位于瑞士东部的恩加丁河谷,雄伟的阿尔卑斯山环抱着谷地一连串碧蓝的湖泊。湖畔绿草如茵,环湖小路沿着湖边蜿蜒,景色非常优美,是瑞士东部最有名的旅游胜地。又因为圣莫里茨在传统上深受欧洲上流社会的青睐,因此是一个高端的旅游目的地。
在圣莫里茨的市中心,街道两侧的时装店和奢侈品商店比比皆是,高级跑车也经常飞驰在圣莫里茨周边的公路上。但是这里的美景并没有被上流社会所独享。普通的老百姓也来这里休闲度假。尤其是圣莫里茨得天独厚的高海拔条件,它是来自瑞士各地和世界各国的滑雪和高山自行车等运动的年轻人的传统集训地。
他们在这里集训时,一住就是一两个星期,而青年旅馆为这些运动员和户外爱好者提供了理想的落宿之处。虽然这个旅游胜地的青年旅馆,价格要比瑞士其它地方的青年旅馆贵一些,但与圣莫里茨市中心酒店的动辄数百瑞士法郎相比,它的价格便宜了很多。
特别是如果住上两晚,旅馆会免费赠送一张高山缆车卡,可以用它免费任意乘坐圣莫里茨地区的所有高山缆车。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惠,难怪游人说,如果去买一张高山缆车卡,费用恐怕比在青年旅馆住一晚还贵。
青年旅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为背包客提供旅行灵感和结交驴友的机会。早晨我在青年旅馆一边享用旅馆提供的免费自助早餐,一边打算着自己今日的行程。圣莫里茨我已经来过两次,周边的有名景点都去过了,这次想去小众的地方走走。正巧同桌用餐的一个奥地利女孩向我建议了一条她刚刚去过的高山徒步线路。
“没什么人,但景色极美。”她一边说,一边给我看手机里拍摄的照片。我立刻找到了自己今天想去的地方。我曾在地图上寻找过这样的线路没能如愿,这位驴友正好帮助我实现了这个愿望。萍水相逢的人,口口相传的信息,这就是在青年旅馆可以获得的独有经历。
说到在瑞士旅游,人们有一个共识:非常美但非常贵。住宿费用是每个人的旅行预算中的大头,尤其是在瑞士大名鼎鼎的旅游胜地更是如此。采尔玛特就是其中之一。
采尔玛特位于瑞士的象征马特洪峰山脚下,是人们到瑞士旅游的必去之地。而采尔玛特的住宿费用之高是可想而知的。与瑞士所有的旅游胜地一样,采尔玛特村里酒店林立,各种档次的都有,价格也比别的地方贵。在这些酒店中,采尔玛特青年旅馆为只想享受美景,并不能享受奢侈吃住条件的普通家庭和背包客提供了落脚之处。
采尔玛特青年旅馆建在俯瞰村中心的一个不高的山坡上,面对大名鼎鼎的马特洪峰,是两座非常普通的三层旧式小楼,既没有现代华丽外表,也没有装饰成阿尔卑斯夏莱木屋的噱头,甚至连旅游山区最常见的鲜花装饰也没有,完全一副素面朝天、清汤挂面的样子,这在采尔玛特这个瑞士数一数二的旅游胜地里太不起眼了。然而,这里是熟悉瑞士旅行的普通游人最青睐的投宿处之一。
▌采尔玛特青年旅馆的客房,虽然简单朴素但干净整洁。
在这所青年旅馆里见到的除了一身户外行头,不修边幅的年轻人,还有拖儿带女旅行的家庭和退休的夫妇。客房的内部与旅馆的外观一样朴素,除了几张上下床外别的什么都没有。当然,房间和被褥保证干净整洁。食堂的饭菜也是冷热都有,营养兼备。味道嘛,只为了追求舌尖享受的游客就不要奢想了。
可以想象,这样的旅馆最适合的是一家人,或者相识的几个朋友同住,既经济又随意方便。如果是独行的游客就要看运气了。因为游客都是世界各地来的,素质不等,碰到相互尊重的人,同住会很惬意,但碰到文明程度不高的陌生人同住,就只能自认倒霉。
而我就是那个倒霉鬼,因为隔壁半夜还在旁若无人地大声聊天,搞得我几乎一夜没睡,早晨不到五点就爬起来走出旅馆去透气。
眼前的景色让我一夜的不快一扫而光。没想到清晨的采尔玛特村是这样的美好!曙光已初上,村里的灯光尚未熄灭,在古老的夏莱木屋和小街上透出橘黄色的光。四处静悄悄地,不见白天的熙熙攘攘和喧闹,展现出一个真正的阿尔卑斯山村的原貌。
最让我惊喜的是,晨光正在悄悄爬上近在咫尺的马特洪峰,一点点把它染红。我来过采尔玛特几次了,却第一次看到这座瑞士最著名的山峰如此壮丽的日出景象。十几分钟里,我看着它从灰白变成粉红,又变成彤红,再变成金光闪闪,最后在蔚蓝的天空下露出它银白色的原貌。
采尔玛特青年旅馆,还是用马特洪峰的日照金山美景,给了我最好的补偿。
编辑|Lili、Kiki
文|秦昭
图片来源|秦昭、视觉中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