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酒楼、酒店办婚宴的,基本没有。
看房、买房、卖房的,都稍微少了。
因为是农历七月。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对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的许多老一辈本地华人来说,虽然中元节只是七月十五这一天,但是,从初一到三十,整个七月,“好兄弟”到处飘,大家比较敬畏,各种禁忌和民俗活动也比较多。
其中就包括不买车,不办婚宴,不买房、不卖房,甚至不看房。
不过,正好有这么一批人,赶在农历七月的第一天,去到了一处很多本地人没去过、也不敢去的地方。
是一座百年g屋。
那天,大雨初歇。一行人爬上一处滑溜的陡坡,小心往密林深处进发。
沿途并无道路,只能朝着高处摸索前进,而且经常有倒下的大树挡路。

一鲸落而万物生。在热带雨林中,倒下的大树是大自然的馈赠,是藤蔓和菌菇的天堂。
有人问,在密林中既然不知道路,为何要朝高处前进?
道理很简单。我们要寻找的这栋百年古屋,是当年马来亚柔佛苏丹的行宫。
行宫,当然是建在最高处,君临天下,唯我独尊。
一行人谨慎前行,不但要注意溜滑的地面和积水,更要注意树枝上有无蜂窝、蚂蚁窝,有时甚至迎面贴上守株待兔的蛛网。
大家手脚并用,摸索前进。终于看到了古屋的轮廓。
穿过重重树林,我们来到了古屋的侧门。
很幸运的,在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我们找到了1986年的这张图片。相比之下,不禁唏嘘。
在殖民地时代,这里曾经是马来亚柔佛苏丹在新加坡的行宫。
是的,我没写错,在殖民地时代,这里叫“马来亚”,不是马来西亚。一直到1963年,才改名叫“马来西亚”。
早在1854年,英国商人威廉纳皮尔在此处兴建了一栋洋房。后来,柔佛苏丹阿布峇卡买下,并在1892年改建成伍德努克王宫(Istana Woodneuk),作为王妃卡迪佳的住所。
1932年,继位的伊布拉欣苏丹把它推倒重建,1935年竣工。
1935年竣工的伍德努克王宫。图源:网络
伍德努克王宫是给伊布拉欣苏丹62岁华诞和继位40周年的献礼,也成了他和荷兰籍王后海伦在新加坡的行宫。
到了30年代末,世界局势风起云涌。伊布拉欣苏丹把附近地区借给印度驻军,作为军营,在这里组建机械化部队,准备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年,日军南侵。澳洲驻军司令高登少将把行宫作为司令部。同年2月11日,司令部被日军炮击,高登于是把司令部转移到南侧的东陵军营。
东陵军营后来改为民用,也就是现在的登布西山餐饮休闲区。
今天的登布西山洋溢小资趣味。图源:张露
1945年,日军投降。1946年,盟军总司令和马来亚总督相继把它作为官邸。1948年,归还给柔佛苏丹。
1951年,马来亚柔佛州出资重修屋顶;之后,交由专人看顾。
到了90年代初,不知为何,行宫开始败破。三十年下来,周围长满了植被树木,成了密不透风的热带雨林,严严实实把行宫包裹起来。
藤蔓严重侵蚀房屋
多年来人烟罕至,只有少数人知道还有这处地方。逐渐,行宫成了寻幽探秘者的天堂,到这里涂鸦。甚至有人专门半夜来到这边,希望能偶遇阿飘。
到这里的同学,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打扰了,打扰了
2006年,一些人躲到这里吸毒,不小心引发了大火。大火烧穿了行宫标志性的蓝色屋顶,落了满地的瓦砾。行宫彻底被摧毁,成了危楼。
行宫的周围,都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大概0.43平方公里,也就是650亩左右。很多人不知道,原来其中一半,大约300亩,竟然是柔佛摄政王的产权。
在这幅地图中,A地块属于新加坡政府,B和C属于柔佛摄政王伊斯迈。三个地块目前都是热带雨林。B、C地块市场价大约45亿新元,合计250亿人民币。
今年六月,新加坡政府宣布,与柔佛摄政王达成协议,将以A地块与C地块交换。交换之后,A地块属于柔佛摄政王,C地块属于新加坡政府。
市场传言,柔佛摄政王取得A地块之后,准备开发为低楼层及密度低的豪宅地产。
新加坡政府则表示,对C地块暂时没有发展打算,未来则保持开放态度。
小科普
马来西亚是君主制国家,其中九个州由马来苏丹统治,包括最靠近新加坡的柔佛州。每五年,九个州的苏丹轮流出任国家最高元首,等于国王中的国王。
2024年,柔佛苏丹伊布拉欣出任第17任国家最高元首,于是,王储伊斯迈成为柔佛州摄政王。
伊斯迈,出生于1984年,曾在新加坡的澳洲国际学校念书,2002年在柏斯毕业。之后参军,是合格的特种兵军官。
伊布拉欣、伊斯迈父子
我们这次到这座百年古屋,带着朝圣的心情,却没想它竟一败如斯。
不得令人感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最后,在中元节这个特殊的民俗节日里,我们来缅怀这栋豪宅王宫的靓丽过去,作为对它敬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