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
2025年
山西省文旅发展主题推介活动
将在晋城举行
太行日报刊发重磅专栏
聚焦各县(市、区)文旅发展
本期聚焦城区
于城市山水间奏响文旅发展新乐章

文旅是新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幸福产业,是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城区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以及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为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风浩荡征帆劲,大潮奔涌奋楫先。近年来,城区紧紧围绕我市建设全国“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以建设全市“康养大本营、旅游集散地”为目标,用好用足核心区位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示范引领、全域发力、多措并举,推动城区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布局优势发展
点燃业态生机
一业兴,百业旺。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推动下,城区旅游业持续强劲复苏、优势转变、扩容升级。大自然赐予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城市发展积淀的人文资源,为文旅业积聚新人气、布局新发展、澎湃新动能。
今年夏天,司徒小镇火爆出圈,不少省内外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欢聚。“免费送的川汤太好喝了,一口气喝了三碗。”“真不愧是两度创下吉尼斯纪录的项目,打铁花把夜空都点亮了。”“还给外地游客报销过路费,太贴心了。”……游客的暖心留言和点赞,让司徒小镇一次次登上热搜。据统计,今年1—7月份,司徒小镇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9.33万人,同比增长72.49%;累计门票收入8813.35万元,同比增长214.04%;累计经营性收入10873.44万元,同比增长89.47%。

司徒小镇的火爆,只是城区布局“三大集聚区”的一个缩影。“三大集聚区”包括凤城康养集聚区、程颢文化集聚区和司徒旅游集聚区,是城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其中,凤城康养集聚区投资约50亿元,建成龙马湖、凤城国际酒店、凤城康养中心等8个项目,在周边同步布局玉苑、瑜园等康养社区。在绿树成荫的龙马湖畔,设施设备齐全的康养中心,游客们既可于晨曦中沿湖慢跑,感受清风拂面、鸟鸣相伴的自然惬意;也可在专业的理疗室里享受舒缓按摩,让疲惫的身心在娴熟手法间彻底放松。今年,凤漾温泉度假综合体正式对外营业。周边部署的康养社区集群,玉苑社区将于年底交付,打造全市颐养社区典型。小张村四十二文艺街区形成了民宿体验、文化活动、音乐创作与表演、艺术创作与交流等丰富的文旅业态,成为感受文艺氛围与文化创意的好去处。建成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带动收入16.9亿元,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形成了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康养产业发展标杆。

程颢文化集聚区坚持大景区建设理念,投资12亿元,建成华谊兄弟星剧场、希尔顿花园酒店、星光荟商业广场、重逢大街等文旅项目。今年将投资2.5亿元,启动实施程颢书院提升工程,谋划推进程颢文化产业园项目,布局研习讲坛、文化展示、休闲文娱等功能区域,重塑河道两岸书院景观;丰富华谊兄弟星剧场演艺业态,形成“一静一动”文化新地标。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1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1.5亿元。持续推动文旅版图的进化与革新,全力以赴打造晋城历史文化沉浸式体验目的地。

司徒旅游集聚区累计投资近10亿元建成司徒小镇,形成集“演艺、餐饮、游乐、民宿”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千年铁魂》成功挑战最大规模打铁花吉尼斯世界纪录。持续强化《千年铁魂》《只能这样》《又见老山西》3大剧目品牌打造,串联200余台实景演出,建设特色湖畔街区,带动小张村、前村、南石店等旅游乡村形成集聚效应。2024年司徒小镇累计接待游客110万人次,营业性收入1.33亿元,居全市52家A级景区首位。以科技手段增强体验,以创意设计赋能产品,以产业思维拓展业态,不断深化非遗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打造全国知名非遗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在“三大集聚区”的牵引下,城区不断精心设计推出文旅产品和路线,进一步丰富户外游新业态,促进旅游消费。文旅产品矩阵不断扩容、内涵不断丰富、体验不断升级。
凝聚联动合力
深化服务体系
海蓄其流,山积其壤。表崇望显,源深润广。
为做精、做强、做好文旅品牌,城区健全体制机制,夯实文旅康养产业根基;完善基础建设,提升文旅康养服务品质。用心找方向、用情讲故事、用力入人心,不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健全体制机制,夯实文旅康养产业根基方面,城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常态调度旅游工作,分管领导实际解决旅游重点项目现实困难。组织财政、发改、自然资源、住建、水利等25家相关单位,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高效运转机制,推动城区全域旅游工作全方位、宽领域深度开展。同时,坚持规划引领。出台《晋城市城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编制《晋城市城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引领城区旅游发展。优化政策衔接,在区级相关行业规划中加大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力度,制定公共服务、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3项“旅游+”专项规划,A级景区、度假区等4个区域规划,形成了全景打造、全业培育的发展格局。此外,加大政策扶持。认真落实《“引客入晋”旅行社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激励文旅康养市场主体倍增的若干措施》,研究出台《晋城市城区促进经济“开门红”十六条激励措施》《提升住宿业品质的若干措施》《加快特色餐饮(街区)建设的若干政策》,3年累计发放奖补资金3000余万元;用好用活信保、应急周转等资金,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约75亿元,激励民间资本参与文旅康养项目建设。继续执行扩大消费政策,发放消费券2.16亿元,拉动销售额49.6亿元,激活文旅消费活力。

在完善基础建设,提升文旅康养服务品质方面,城区加强了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投资5.6亿元,完成金匠街西延、晋张街等“1+4”道路、85条背街小巷建设,按期交付50公里旅游公路,开通古书院、司徒小镇、洞头、山西底、白马寺等5条观光旅游专线。实施了景区“提标进阶”工程。投资2.35亿元实施景区公共设施、服务管理、旅游产品等领域的提升行动,推动司徒小镇新剧场建设、智慧旅游、民宿改造,卧龙山3A级景区提升等项目,实现标准化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培育了“晋城味道”知名品牌。投资1.9亿元,推动万品汇、南大街、凤城yeah巷等7大餐饮街区建设,打造凤城国际酒店、新金和大酒店等10家龙头企业,建设“家和有味”“月华康桥”“书院家宴”等6家特色餐厅,鼓励“老三样”“十小碗”“德华兴”等老字号做大做强,推动“晋城味道”品牌化发展。作为主城区,为给游客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城区推动实施了住宿品质提升工程。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对酒店星级创建、提升改造、品牌引进等方面进行奖励补贴,按照“3+5+10”工作计划,先后新建禧玥、坤鑫阁等3家酒店,提升改造国贸、洲际假日等5家酒店,引进漫心、希尔顿、亚朵等10家品牌连锁酒店,形成星级酒店、商务酒店、快捷酒店、旅游民宿“四位一体”的多元住宿体系。此外,还不断做优城市环境。作为晋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的主战场,实现56条主次干道、965条背街小巷“三扫两保一清洗”,171座公厕24小时开放,28座垃圾收集站、21座人行天桥每日清洗,全面提升市容市貌,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舒适的旅居环境,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被这座干净的城市所温暖。

通过机制联动与体系化服务能力的持续深化,城区已逐步构建起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未来,将继续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精细服务筑根基,推动文旅融合向更深层次、更广维度迈进。
融合文旅资源
赋能发展新篇
旅游“火”,离不开文化“活”。
晋城城区文化深厚,历史悠久。程颢书院琅琅书声,千年不绝于耳;上党二黄阴柔高亢相融,世代传扬不息;老城南大街古韵新姿,繁华熙攘依旧……1400年的历史与风韵在这里生生不息,传承千年的文脉在这里延绵不绝,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美好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岁月峥嵘,山河为证;文脉悠远,与古为新。近年来,城区持续优化产品供给,不断培育文旅康养新兴业态。将文物保护、红色旅游等元素融入旅游产业,推动程颢书院、怀覃会馆文物开发利用、南大街历史街区文旅项目建设;依托洞头“三馆两中心一基地”、长江支队纪念林,开展廉政教育、红色研学等各类特色活动;依托红土岭采摘园、牧植鑫农牧专业合作社、聚龙山农林牧合作社、锦绣河山农业服务中心等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农俗体验、民宿康养等新业态、新模式;依托吴王山、卧龙山、凤凰岭“森林人家”“森林小镇”建设,培养森林观光新业态;利用两河治理、白水河治理等水利工程,开发水利旅游;依托开发兰花醋业、晋韵堂、晋艺坊等,发展非遗特色产业。
同时,通过多种方式丰富了夜间消费场景。持续丰富《千年铁魂》《寻凤晋城》等“5+200”实景演绎内容场景,加快推进兰花城、万达、时光里等16个夜间经济专区提档升级,在90余家酒吧、KTV、小剧场等夜间消费场所推出小型音乐会、脱口秀、电音节等活动,打造城市精彩夜生活。
此外,还构建了多元商业空间体系。以“5+3+N”体系引领5大商圈、3个特色步行街建设,打造兰花城、新凤展、万达、东滩会、星悦城等多个文旅商综合体,2025年启动凤城港湾、银河商务中心、西滩会、圣锦天地城市新地标建设,满足消费者多层次消费需求。202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2亿元,增长4.3%,总量和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1,占全市比重达55.7%。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2024高铁迎宾文化展演的火爆出圈,到南大街祈福灯会的流光溢彩,从“老城烟火巡迹晋城”夜游活动的人声鼎沸,到百万粉丝旅游博主实地探访的深度种草,城区正以多元场景构建立体宣传体系,用特色活动激活文旅魅力,让城区的烟火气与文化韵通过不同渠道走向大众,让“康养宜居 魅力城区”的品牌底色更足、成色更亮、动能更强。
当前,城区已经初步构建了以文化旅游为核心,融合康养、休闲、度假等多元化功能的产业体系,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城区文旅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下一步将继续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实现从“流量”到“留量”、从“网红”到“长红”,不断叫响特色文旅品牌,高标准打造“两山”理念实践地,高质量答好文旅融合发展的城区“答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