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欲重燃古镇,再现昔日传奇。近日,湄潭县永兴古镇热闹非凡,“永兴1574”沉浸式实景演出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中。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镇即将以全新的姿态惊艳亮相,为游客们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永兴古镇绣花巷的排练场地,已成为一个满是活力与激情的艺术天地。演员们装扮各异,有的身着粗布短打,有的穿着长衫马褂,全身心投入排练。骄阳似火,汗水很快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演员们毫不在意,从举手投足的姿态,到每一句台词的语气,都反复琢磨、不断调整,力求呈现出最完美的演出效果。
李国品和饶大明都是文艺爱好者,对永兴的一砖一瓦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听说“永兴1574”实景演出招募演员,他们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家属是永兴这个地方的,我自己也爱好文艺。我来参加演出,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永兴古镇这个地方,了解它的历史、它的文化,让这座古镇的魅力被更多人知晓。”李国品表示。
饶大明也深有感触:“我是土生土长的永兴人,对于家乡的这份事业,我们大家一定要大力支持。而且这次演出我们都是无偿的,没有任何报酬的。但在这里排练,通过老师或者导演对我们的解说,我们觉得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像我这样70多岁的老头,能够发挥一些余热,这是很安逸的事情,也让我觉得生活更有意义了。”
据了解,“永兴1574”实景演出由多个部分组成,当前排练的部分是1941年发生在永兴古镇的一段动人故事。当时,地下党陈光型与绣娘周慧兰带领“十大姊妹”筹集药品支援共产党。在那个物资匮乏、敌人封锁严密的年代,他们用茶膏代替磺胺,以血线绣制地图,凭借古镇的商业智慧成功突破敌人封锁。与此同时,浙大师生秉持科学救国理念,当地乡民以广袤茶海为掩护,众人齐心协力共同护送抗战物资穿越烽火连天的战线。这段故事充满了智慧、勇气和家国情怀,展现了古镇人民在抗战时期的坚韧与担当。
永兴古镇原名马桑坪,明万历二年(1574 年)开市,明清时期便是上通 “五府” 下走 “八府” 的交通咽喉,是黔北四大重镇之一。这里曾呈现出 “万商辐凑、百货云集” 的景象。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县城和永兴办学七年之久,留下了诸多如 “竺可桢与群众打赌天气变化”“李政道借灯读书” 等故事,办学旧址 “欧阳曙宅”“浙大教授楼”等也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这些流淌在时光里的故事与印记,是古镇的根与魂。
如何让这份厚重的历史从文字与遗迹中“走出来”,成为当下活化古镇文化的关键。为此,永兴镇经过多方探索,特邀请入驻古镇的商家周云担纲导演,推出“永兴1574” 实景演出,以重演历史的方式唤醒古镇生命力,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永兴的历史文化,为古镇带来更好的宣传。
“永兴古镇修复后入驻了一些商家,但之前活动对招商运营效果不是很大。所以,我们想利用古镇空缺场景较多的条件,举办一场实景演出。”导演周云说,目前来看,沉浸式的实景演出,可能会给永兴带来更好的宣传,也可以让观众在古镇的巷子里边看、边走、边演、边体验,感受古镇历史文化。
紧锣密鼓的排练,不仅是演员们对艺术的追求,更是为了让游客走进古镇时,能真切感受到岁月沉淀的文化韵味,身临其境体验那个充满故事的年代。目前,排练还在持续推进中,9月11日演出正式亮相。届时,将给大家带来一场难忘的文化体验。
“我们从正式开始招募演员到排练,已经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到目前为止,整个故事情节、主体的东西已经全部做完了。接下来,就是完善灯光和音效。现在我们是白天拍,剩下的时间,我们就要在晚上进行排练。具体的演出时间是在9月11日到13日,三天。”周云介绍。(融媒体记者刘芸芸 张娇)
来源:微美湄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