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里文气的合肥! 2025.9 合肥梦哥.江梦

合肥古称庐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李鸿章淮军摇篮”而闻名。

环城公园内5.26平方公里和一环内的老城,是合肥市历史最悠久、文化积淀最深厚的老城区,记载着合肥千年的变迁,见证了合肥的繁荣与发展。

而合肥市中心环城河边有条著名的街道,叫芜湖路。解放前芜湖路旧称“南郊公路”。彼时的合肥只是皖中地理坐标上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

1952年,为了给当时正在建设中的佛子岭水库运送基建材料,运输车辆需途经这里,大概是在上世纪60年代又叫延安路。1955年,正式定名为芜湖路。
在合肥当时的几条主干道之中
芜湖路是相对比较宽阔的一条
甚至比长江路要宽得多
随后的多少年来
它也一直是省城的一条“名马路”
芜湖路全长3公里左右,东起明光路南段 西至金寨路,道路总长约3100米是合肥市老城区内一条东西向的重要干道,穿过大钟楼,稻香楼,大东门等片区。

这里是最能代表合肥的地方,也是合肥最具文化气息最浓厚的一条街,被誉为合肥“风景文化走廊”。
许嵩一首《庐州月》唱出了芜湖路的春夏秋冬,青年路小学,48中,不仅是许嵩的母校,更是他儿时最美好的时光。

徽州大道南接屯溪路(南一环)南薰门桥,分西和东两个段,西段位于繁华的芜湖路与桐城路交口,徽州大道出(桐城路片段)东段位于著名的宁国路特色美食、珠宝一条街,以美食、酒吧、珠宝、特色文化街为主。

桐城路片段属芜湖路街道管辖、宁国路片段属包公街道管辖。背靠省立医院,坐拥48中本部,青年路小学本部,环城河银河公园,西山公园。汇聚安徽大剧院、省图书馆,合肥市少年宫,包公园,省体育馆,齐云巷,包河万达,稻香楼,安徽饭店,梅山饭店…
“树是梧桐树,城是庐州城。
这条让合肥人骄傲了半辈子的路在盛夏时节化作绿荫长廊,一眼心动。

芜湖路的法国梧桐,从1955年栽种至今,早已亭亭如盖,撑起合肥最浪漫的林荫大道。盛夏时,浓密的枝叶交织成天然“遮阳伞”,阳光只能从叶隙洒落斑驳光影,随手一拍就是电影感画面。

合肥包公祠位于芜湖路,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后易名为包公祠,全称包孝肃公祠。

这里背靠合肥老城市中心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
说起位于芜湖路上的大钟楼,对于合肥人来说应该没有不熟悉的。

据上世纪70年代参与大钟楼建设的老人们回忆,由于当时的合肥不是很大,大钟楼建造前,除了一些单位和民房,环城河,其他很多地方都是坟堆、土房子、杂树林等,旁边没有什么高大建筑,芜湖路上当时只有省图书馆、物资局两个小红楼,都只有两三层。

1952年之后合肥大建设,陆续建起了省商务厅(含五大公司)、省体委、省粮食局、省气象局、省电力公司,省三建公司,省建工集团,合肥学院,合肥邮政局,高压开关厂,合肥青年路小学,合肥七中,四十八中等,芜湖路成为了“康庄大道”。
但若过了合肥一环那基本上是算出了城,全部都是农田。
在合肥早期的地方粮票、香烟的包装盒上各种对外宣传媒体上都可以看到大钟楼美丽的倩影。90年代初印有“大钟楼”标志的合肥牌香烟供应紧张,合肥电视台还做了一期《合肥人买不到合肥烟》的新闻报道!记忆犹新!

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大钟楼”也频繁亮相,1993年的电影《香港少爷》就曾在大钟楼拍摄取景。
即便是现在合肥地铁卡上大钟楼也作为地标性建筑,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当时大钟楼算是合肥第一高建筑了。是上世纪80年代合肥地区的最高建筑,是当时科技和高度的代表。
大钟楼的报时刚开始是《东方红》乐曲,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换成了法国乐曲《钟声》。有多少合肥市民是听着大钟楼的钟声长大的。
几十年如一日的每个清晨,大钟楼被东方的朝霞辉映着,六点整的报时曲向我们宣告着新一天的开始;而且,直到晚上9点,每逢整点就会奏响乐曲报时;它准点播出的报时钟声整个老城区都可以清晰地听见……每当置身它的旁边,总能感觉它的形象依然高大,看着钟楼身上那黑白分明的钟盘,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

住在老城市中心的很多市民,每天清晨去环城公园,银河公园,包公园,西山公园晨练,在途经大钟楼时,抬头望一眼大钟看看时间,已成多年的“习惯”。
同时很多在这里生活过的学子,游子如今虽然遍布世界各地,但一提到合肥“一回到芜湖路,便找回了合肥”,对于这种文化财富价值,我想是任何高楼大厦和钢筋混凝土所无非替代的,这也正是合肥最宝贵的一面!

安徽大剧院也是很值得纪念的地方,以前的老七中每年的文艺汇演都在安徽大剧院举办。

前身为安徽省人民剧场,这里有无数合肥人的青春记忆。

如今仍然承担安徽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重要会议和所有重大庆典活动,国内外著名文艺团体和艺术家都在此登台献艺。
芜湖路上省商务厅五大公司宿舍,省三建公司,省气象局,合肥学院,邮电东村,西村,邮政快递宿舍…徽州大道原来叫美菱大道,南一环叫屯溪路,其中南薰门桥段叫青年路(青年路小学),香港街原来是贯彻包公园和西山公园的一条支流(二里河)…

与包公园1-3公里内为邻的有赤阑桥、斛兵塘、淮河路步行街等历史文化资源,又拥有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剧院、省图书馆、省艺校、省体委、省人大、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南门小学、42中、省立医院、48中本部、青年路小学本部、屯溪路小学本部等科教文化资源优势。
在老城复兴中,这里将发挥文化和科教资源的优势,将历史文化、市井文化、码头文化等元素与老城复兴紧密结合,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底蕴、合肥特色的主题街区、城市建筑、中心广场等,如芜湖路、宁国路等有口皆碑的网红街区。
合肥市中心,老城复兴又迎来一波“硬核”!

芜湖路上包公园已改造升级免费对外开放。
安徽大剧院改造即将完成。
芜湖路稻香楼宾馆提升项目入列省重点项目清单。稻香楼宾馆的改造,不仅是建筑的更新,更是合肥城市回归中心区老城升级的缩影。

芜湖路粮油宿舍,地震局宿舍地段迎来拆迁。

省体委沿街卖体育用品的一排门面房即将进入拆迁改造,现已经围挡。这里将联动包公园打造“老城复兴”标杆式项目。

千篇一律的的高楼大厦可以无限复制,但一样也会老去,而具有核心文化韵味的城市中心始终只有一个,随着时间推移会变得越来越珍贵!
高楼大厦间,古建筑掩映其中,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相融让合肥老城散发出独特魅力。
一个历史悠久、有文化传统根基的城市,必定是有灵魂的城市;一个有特色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的城市,才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合肥老城复兴应以文化为魂,重在修复庐州的文化记忆。
从始建于宋代的孝肃桥
到全国著名的包公园
从“城市名片”大钟楼
到安徽大剧院,再到安徽省体育中心
无不彰显芜湖路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
芜湖路历经提升改造
展现出“蕴载芜湖路光耀合肥城”的美好图景
合肥老城市中心,在芜湖路,即是过去,也是现在,更是未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