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大家应该知道,我国的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及东部等。而华北地区除了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之外,其他几个省和自治区的省会或首府地位也相当重要,但说到华北地区“最低调”的一座省会城市,恐怕很多人都会认为应该是太原。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就像一位藏在太行山脉里的“隐士”,明明有着特别丰富的旅游资源,却似乎总在全国省会城市的“存在感比拼”中悄悄隐身。很多人说太原是华北“最低调”的省会城市,甚至连山西本省人都调侃:“在外说自己是太原的,十个人有八个还要补一句‘就是山西的省会’。”

但如果你真的走进山西太原,就会发现这座被低估的省会城市,其实藏着太多惊喜。太原的历史,最早能追溯到2500多年前。作为春秋时期晋国的发祥地之一,战国时是赵国早期都城,此后更是11个朝代的建置中心,堪称“龙兴之地”。

然而比起西安、洛阳这些“网红古都”,太原显得相对有些“不声不响”。晋祠里,周柏已经在圣母殿前站了3000年,树干扭曲如苍龙,却少有人知道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柏树之一;难老泉的水咕嘟了千年,“晋祠三绝”的彩塑侍女像,每一尊都藏着宋代工匠的巧思。还有凌霄双塔,在太原的天际线站了400多年,是明代建筑的杰作,也是太原必游的重要景点。

另外,在“美食网红”遍地走的时代,太原的“碳水江湖”同样也是被严重低估的宝藏。没人能拒绝刚出锅的刀削面——师傅握着铁片,面团在手里“飞”成柳叶状,落入滚水,捞出来浇上番茄鸡蛋卤或肉臊子,配上本地的老陈醋,一口下去,麦香混着酸香,碳水的快乐直冲天灵盖。更别说灌肠、碗托、羊杂割、过油肉……每一样都是刻在太原人DNA里的味道。可比起西安的肉夹馍、兰州的牛肉面,太原的小吃就像“藏在深巷里的酒香”,却只有懂的人才知道有多上头。

而且,大家曾经一提到山西太原,都很可能会下意识联想到“煤”。太原作为曾经的能源重城,为国家输送了无数“黑色黄金”,却也一度被“污染”、“老旧”的标签所困住。但现在的太原,早已悄悄换了模样。

汾河穿城而过,曾经的排污渠变成了40公里长的景观带,老厂房改成了文创园,生锈的机器成了打卡背景,年轻人在里面喝咖啡、看展览,工业风与文艺范儿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连空气质量都悄悄逆袭,蓝天出现的次数,比很多南方城市还多。

为什么太原作为省会城市总是容易被“忽略”、没什么存在感?有人说,是因为山西的景点太“散”——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个个都是顶流,难免抢走了省会太原的光环;也有人说,是因为太原太“实在”,不会像有些城市那样会搞花式营销,吸引眼球。

但或许,这种“低调”正是山西省会太原的魅力,不用网红滤镜包装自己,也不靠流量博眼球,就像一位沉稳的老者,把故事藏在城墙的砖缝里,把情感融进一碗面的热气里。如果你厌倦了人挤人的网红城市,想找个地方安安静静逛古迹、踏踏实实吃碳水,太原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