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湖之忆
何一东
今年7月初,升庵桂湖公园内发现今年首朵并蒂莲,该现象发生概率仅约十万分之一,吸引大量游客及摄影爱好者前往观赏。
自古并蒂莲被视为祥瑞,象征“同心”和“吉祥”。我本欲到升庵桂湖公园亲眼目睹,但因有事未能成行,颇为遗憾。但“金秋桂花满园,盛夏红莲绽放”的桂湖公园再次让我陷入深长的回忆!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中秋节,我曾和朋友骑自行车从广汉到新都桂湖公园游览。当年因父母工作单位在广汉,所以在此生活了5年。桂湖公园以明代学者杨升庵扩建的古典园林为核心,兼具隋唐园林格局与清代川派造园技法,以桂花和荷花景观闻名。
我当时还在读高中,风尘仆仆骑车到了桂湖公园,只见游人如织,携老扶幼前来观赏桂花,满园桂香扑鼻。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见这么多金灿灿的桂花,非常兴奋。可惜当时我们没有相机,没能留下一张照片。临走时,我在桂花树下拾了一大把桂花,用手帕包好揣进衣兜。回到家打开手帕,香气四溢。晚上睡觉时,将桂花放置枕边,香气沁人心脾,入睡香甜。
新都桂湖公园内游人如梭
后来父母又返回成都工作,随着年龄渐长,去新都游桂湖公园的次数也多了起来。1988年,新桂湖公园建成,集休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仿古园林,与老桂湖(升庵桂湖)一墙之隔。老桂湖则保留了明代风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俱佳,也成了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剧的取景地。这样,在逛了老桂湖之后,还可以去新桂湖溜达看风景、喝茶聊天。
新都桂湖(2021年10月31日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去年金桂吐蕊时,我和妻子专程前往升庵桂湖观赏。妻子特意穿了中式服装,她笑道:“今天把我拍漂亮点,不要只去拍其他美女。”其实,对新都和老桂湖,妻子比我还熟悉有感情,她曾在此当兵8年。我看她穿军装时的照片,青春正当时,英姿飒爽。而今,岁月流转,人生也有万千感慨!
当我们进入升庵桂湖时,只见一株株金桂、银桂、丹桂等品种已灿然绽放,馥郁的芳香弥漫在整个园中,一阵微风吹来,这可人的香就扑面而来,深吸一口,顿觉神清气爽,五脏六腑像香熏过一样。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一词中赞美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来自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喜笑颜开,纷纷以各种姿势在桂花林打卡拍照。妻子面露惊喜,站在桂花开得旺盛的树下,留下了一张张美照。她嗅着一串金桂说:“今后我们每年都来吧,桂湖的桂花太美了!”我回答:“好啊,这儿值得每年来!多拍点照,今后再看,会有更多美好的回忆!”
而一到夏季,老桂湖公园的荷塘则呈现另一种美丽的景致。据记载,这儿的荷花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园内保留了600余年历史的荷塘。荷花品种众多,而其中的桂湖红莲据说是四川省唯一的原生态荷花品种,具有花朵大、长势高的特点。每次来到这里赏荷,都心情大好,百看不厌。
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绿意盎然,荷花亭亭玉立,花朵颜色各异,娇艳可爱,有粉红色、黄色、白色。荷塘蝴蝶翩跹,蜻蜓点水,蛙声阵阵,与四周的古建筑、亭台楼阁浑然一体,是一处绝佳的风景胜地。
荷塘风情万种,荷叶在风中摇曳,荷香幽幽、清香袭人。清代文学家曹寅对荷香写诗赞曰:“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这真是一幅绝美的画面。面对荷塘美景,烦恼全无,满心欢喜。
想起小时候的暑假,母亲有时会从菜市场买来嫩嫩的荷叶煮稀饭,或用新鲜的莲子熬汤,清香可口、清热去火。现在夏天的市场上也有,但我更喜欢在花店买上一两枝含苞待放的单瓣粉荷或重瓣粉荷回家瓶插,看见它们,从心底就感受到清凉和高洁,也仿佛看到那绿罗裙一般的荷叶,嗅到醉人的暗香。
我看见不少女青年身着汉服在荷塘边拍照,或抚荷叶嫣然一笑,或倚栏托腮沉思,或手举油纸伞轻拂衣袖。淡粉、浅绿汉服与粉荷碧叶展现“出淤泥而不染”的脱俗感,妙曼的身姿轻盈妩媚。望着女孩们的眉眼盈盈,一些与荷相关的诗词浮现在眼前:“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
我们应该感谢杨慎先生,虽然他去世距今已466年了,但飞逝的时光没有忘记他,香城没有忘记他,四川没有忘记他!
敬告:本文已经成都日报授权转载,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成都日报》2025年9月2日第8版
作者:何一东
配图:方志四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