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广州的“心脏”
是红色资源集聚的热土
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蕴藏着众多“红色宝藏”
穿梭在越秀的烟火街巷、寻常转角,一栋不起眼的小楼,可能是点燃革命火种的据点;一段斑驳的砖墙,或许还留着穿越时空的呐喊;一条安静的巷道,曾踏过多少舍生忘死的足迹……这些埋藏在时光中的“红色宝藏”,等待你我的发现。
让我们一起来当“挖宝人”,在红色研学季期间,每周五锁定“广州越秀发布”的“红色拾光”栏目,跟随越秀“新青年”,深入街巷里,共享好时光,寻找属于这座城的红色浪漫。
一座疗养院
为何能成为日军眼皮底下的“避风港”?
它如何以医术为名,行救国之事?
又为何成为革命力量的培育地?
“红色拾光”系列微视频第十期
新青年宣讲员王怡凡
将带您走进二沙岛
揭秘颐养园旧址隐藏的敌后传奇
颐养园建于20世纪20年代,由广东著名药商梁培基创办。园内医疗设备优良且有外国医生,吸引国民党权贵、富商和各界名流前来留医或疗养,二沙岛也因此成为军政要人会晤之所。
1941年,中共北江特委先后委派王磊、梁尚任、梁庄仪(梁培基的女婿、子女)等返回广州沦陷区活动。王磊等人以颐养园为掩护建立秘密活动据点,开展敌后斗争,负责联络抗日游击队,为游击队筹集资金、采购药品、护送途经广州的党员干部到游击区等任务。他们还在颐养园内举办党的训练班,吸收庄碧君、黄莹杰等青年学生入党,对抗战作出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颐养园曾作为银行训练班、银行疗养院存在,1954年后逐步扩建为体育训练基地,后来更名为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成为广东培育体育运动人才的摇篮,培养出了陈镜开、容国团、苏炳添等体育健将。2002年,颐养园旧址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期看点:
响彻广州的“呐喊”从哪里发出?

来 源: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摄制:欧广傑、许乐毅(实习记者)
编辑:陈紫泳
校对:张龄丹、龚湘怡
责编:蒋锦彤
编审:詹苹苹
签发:刘荣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