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在华北平原北端,西依太行山、北靠燕山。是我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一、地形与气候
北京市西部、北部和东北部被太行山脉余脉(西山)和燕山山脉环绕,山地面积占比达62%。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流贯其间。东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平均海拔20-60米,呈现向渤海倾斜的缓坡地形。
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平均气温在25—26度,冬季寒冷干燥,平均气温零下4—5度,平均年降水量500到700毫米。
二、辽代以前
远在50万年以前,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大约在四五千年以前·北京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农业,3000多年前,原始聚落开始形成。
战国时期,燕国建都于蓟(今北京市西南隅),秦始皇统一全国,置广阳郡,治蓟城。隋为郡治所,唐称幽州。随着唐朝衰落,东北契丹逐渐强盛,公元936年吞并华北地区包括幽州在内的燕云十六州,改国号为辽,并在幽州城建立陪都,称南京,又名燕京,为辽五京中规模最大者。
三、金元时期
12世纪中叶,金在此建都,改称中都,扩建旧城,共62坊。并参照北宋注京规制兴建宫殿,共36殿。13世纪蒙古族南下,攻占中都,灭金。在金中都旧城东北郊外营建新城,作为元朝首都,定名大都。从此,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元大都城周长28.6km,城内宫殿环绕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兴建,有“大内”(明、清紫金城前身)、兴圣宫和隆福宫等建筑,四周绕以高墙,称萧墙,即后来所说的皇城。太液池、万寿山(金琼华岛,今北海白塔山)及小岛瀛州(今团城),是官殿区风景中心。萧墙外为居民区,分50坊,布局整齐。
四、明清时期
1368年9月明军进占大都,改称北平。1403年明成祖朱棣即位,拟将首都迁到北平,改北平为北京。随即重新营建北京城,修建了皇城、宫城、坛庙、钟鼓楼等巨大建筑,又建了周长20km多城墙及9个高大城楼,1421年正式从南京迁都北京。嘉靖年间又在南边增筑外城。

17世纪中叶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清廷对明代宫殿楼台进行修整扩建,兴建了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开发了西郊园林风景区。至清代中叶,海淀镇北部东西10k㎡多范围内,形成以圆明园为中心的庞大园林区。
五、近代以来
1928年设北京特别市,1930年改北平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称北京,为中央直辖市。近代北京同时又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城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都是在北京发起,而后发展成全国范围的群众运动。
1949年以来,北京建设日新月异,50年代末建以人民大会堂为首的十大建筑,70年代建成地下铁路等,80年代先后建起数十座立交桥和数十座风格各异的宾馆饭店及现代化图书馆、彩色电视中心、展览中心等。21世纪的北京,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现代化城市之一。
六、旅游资源
北京具有浓厚的帝都色彩,它基萃皇家建筑的精华,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寝,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构成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在依山水的风景区开辟了现代化娱乐区。主富多采的旅游资源,使北京成为我国五大旅游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数以十万计的外国旅游者和华侨、港澳台同胞。
(图片来自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