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在没有铁路、公路的年代,河流就是天然的高速公路。一条可通舟楫的水道,能把千吨货物和万人口音在一夜之间送达数百里之外。于是,凡是可以停泊、转运、补给的地方——河口、回水湾、峡谷出口、两河交汇的“汭”——都迅速长成集镇、码头、会馆、税关,甚至府城。
在安康紫阳,任河和渚河的交汇之地,就曾经有一座繁华无比的商贸古镇。
它就是历史中的——瓦房店。
为什么说是“历史中的”?原因在于上个世纪80年代,这座曾经的商贸重镇因为修建安康水电站,已经沉入了水底。
如今,这里改名为向阳镇,想要寻访当年瓦房店的商贸繁华,唯有从那座北五省会馆开始。
北五省会馆位于紫阳城西南十多公里,是紫阳旅游标志性的景点之一。
如果周末前来,是可以坐船到北五省会馆的,更加方便,也更能体验紫阳水乡的魅力。周内不通航,我们只能从陆路而来,这也算是紫阳之旅的一桩憾事。
在商埠密集的场所,会馆是最常见的建筑。
陕西叫得出名号的会馆不少,比如商洛丹凤的“花庙”,安康旬阳蜀河古镇的船帮会馆等。然而,来紫阳北五省馆时,我还是被它的名头给“唬”住了——有一说一,几个省份(比如常见的山陕会馆)、或者某个帮派(船帮、盐帮)合资建造会馆很常见,但还真是很少看到由五个省份共同出资建造的会馆。
紫阳北五省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由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五省客商出资建造,故而得名。
一馆挂五省“招牌”,排面之大,放眼全国也屈指可数。
专门查了查资料,历史上全国出现过的“五省会馆”大概有 7、8 处,而严格意义上的“北五省会馆”(清代直隶(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五省合建)目前现存的仅有 2 处:除了紫阳瓦房店北五省会馆,便是湖南湘潭的北五省会馆。
整个建筑群沿南北中轴线依次建有戏楼、观戏楼、钟鼓楼、过殿、正殿,是一座三进式院落。
而最让人惊艳的是,是正殿和过殿墙壁上的壁画群——这也是目前陕西境内最大的一处清代建筑壁画群!
过殿的东西两墙采用中国传统画法,为八扇屏风布局。
图画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图描述文人雅士、山水风光,中层图是八仙过海、琴棋书画、商山四皓等内容;下层图是壁画的核心部分,内容都是选自我国传统二十四孝图,其中包括孝感动天、亲尝汤药、乳姑不怠、弃官寻母、芦衣顺母等经典故事,寄托了漂泊异乡的客商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思念。
正殿中的几幅壁画,图画更为生动,叙事更为连贯,以“连环画”的形式布局,讲述的是三国时期刘、关、张的故事,突出的是一个关键词——义。
资料显示,北五省会馆的清代壁画群达到780平方米,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艺术水平之高,在国内也不多见。
我文章中只拍到了一小部分,更多的壁画等大家到了可以细细欣赏。每一幅壁画下面都做了标识牌,也更方便我们这些普通游客品读、欣赏。
游览完北五省会馆,可以继续往山上走,去半山腰上的半亩茶园逛逛。这是陕西最“出片”的茶园之一,也镌刻了紫阳茶马古道发源地的悠久历史。
有机会,我们再单独说说紫阳茶叶的故事吧……
最后说一下旅游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坐标:安康市紫阳县陕甘茶马古道景区(北五省会馆、半亩茶园)
门票:免费
交通:如果是周末来玩,可以从紫阳县城坐船到北五省会馆,然后有摆渡车到半山腰的半亩茶园。周内来玩,可以在县城紫阳广场坐专线旅游公交。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