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肥城市立足区位优势,深入挖掘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强化顶层设计,将“交通 + 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肥城行动的关键任务,在旅游公路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依托“长城寻迹”“黄河入海”两大主题廊道,及21个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众多历史文化古迹,肥城市依据各地旅游资源特色,规划建设了一批独具魅力、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公路。当地致力于打造串珠成线、连线成面的“快进慢游”旅游风景道,实现“一路一风景、一乡一环线、一村一特色”的美好愿景,以此充分激活农村发展资源,彰显乡村独特文化韵味。比如梦幻桃花源景区以“桃”文化为魂,是全国首个“街区+游乐园+剧场”深度融合的4.0版文旅综合体。这里中式建筑灵动秀美,桃花元素随处可见,一步一景、一步一娱。
为串联起市域北、中、南各部的旅游景点,肥城市规划建设了两大主要旅游公路项目:北部环山旅游路和中部的牛山至孙伯旅游公路。南部则积极配合泰山・大汶河旅游公路建设,逐步形成北、中、南“工”字形的旅游公路主脉络。
建设过程中,当地融入全新道路景观设计,紧密围绕旅游元素打造,增设了旅游标志标识、骑行停靠点、公交港湾等旅游服务设施。这些旅游公路有效连接了泰山核心景区与周边特色景点,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大幅缩短了景点间的通行时间,整合了沿线旅游资源,推动了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在汶阳镇,当地通过提升改造村内道路,串联起散落的文化景观,不仅让村民出行更便捷,也让“全国文明村”的招牌更加亮眼,每到节假日,不少游客沿着这些道路探寻乡村文化。还有一处乡镇,通过建设多条旅游公路,在解决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难题的基础上,带火了当地的红色文旅产业,越来越多游客沿着公路走进红色旧址,感受红色文化。
肥城市对部分山区旅游路按照三级、四级旅游公路标准进行新改建,全力打造区域旅游大动脉。该路线以主要干道为起点,向北延伸至多个景区,沿环山公路连接特色景区,再衔接其他道路形成闭环,途经多个村庄,将沿线景区连点成线。通过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如今沿着这条公路行驶,游客能一路饱览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致,随时可停车打卡。湖屯镇的一条旅游路项目作为主要旅游干线,依山傍水而建,按照经典旅游公路标准打造。建设过程中,施工方注重保护周边生态环境,路面铺设采用环保材料,还在沿线设置了生态停车位和观景平台,真正成为了“精品工程、百年工程、民心工程”,每逢周末,不少家庭自驾前来,在公路沿线的观景台欣赏湖光山色。
为解决旅游公路项目资金问题,肥城市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深入研究相关政策,主动对接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各类专项债券支持。通过精准把握政策导向,结合旅游公路建设的实际需求,成功将多个项目纳入债券支持范围,为项目启动和推进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肥城市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模式。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旅游公路建设与运营。以五埠村为例,为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盘活当地资源,五埠村在镇党委支持下,与泰山四方集团达成合作。村级以古村落、土地资源等入股,公司则以现金投入,双方共同成立泰安市五埠岭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共同打造“伙大门”景区。四方集团先后投资进行游客中心建设、院落整修、胡同巷道硬化以及打造非遗工坊等景观节点,让曾经的经济薄弱村走上乡村旅游发展的致富路。此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与多家金融机构沟通协作,根据旅游公路项目的特点,定制个性化的信贷产品,优化贷款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灵活的资金支持。
展望十五五,肥城市将进一步围绕 “构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打造交旅融合示范样板” 的目标,持续推进旅游公路建设,优化路网结构,全力绘就交旅融合发展新蓝图。依托日趋完善的旅游公路网络,大力拓展“旅游公路 +”融合业态,推动交通与文旅、农业、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精品民宿、田园综合体、非遗体验点等特色文旅项目。同时,将“智慧化”理念贯穿旅游公路建设与运营全过程。谋划在旅游公路沿线增设智慧交通标识,通过电子屏实时发布路况、景区人流、天气等信息,为游客提供精准指引;开发“肥城旅游公路导览系统”,整合沿线景点、餐饮、住宿等信息,实现 “一键导航、一键预订”,提升游客出行便捷度。(大众新闻记者 刘涛 通讯员 赵艳艳 刘彩彩)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