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众旅行体验越来越火的时候,很多人以为老牌目的地会慢慢失去吸引力。
但事实恰恰相反,像新加坡这样的“常青树”,不但没被新媒体风潮冲散,反倒越活越新。
有人总结,一座城市想要一直火,核心无非两点:要么资源独一份儿,比如北京的长城故宫,别人抢不走;要么脑子灵活、玩法不断升级,让人“常来常新”。
新加坡的戏码,正是后者的典型。早在80年代“新马泰”就是中国人最早的出境跟团游首选。
几十年下来,虽然国人旅行方式和兴趣都变了,脚步也早已走遍全球,但新加坡总能稳居中国游客心头好。
2025年前七个月,中国游客入境新加坡就有约190万人次,依旧是新加坡的最大客源地。
这背后的秘诀,除了老生常谈的安全、距离近、沟通无障碍之外,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对中国市场流行风向的把握和体验创新的速度。
身边很多人去新加坡,都有个相似评价:这里追中国潮流的速度,比不少国内城市还快。
比如今年6月才大火的“拉布布”,新加坡去年就有鱼尾狮限定版,引发排队抢购。泡泡玛特的IP展、音乐节、网红餐饮潮服首店,几乎都能在新加坡第一时间同步。
你在新加坡吃喝玩乐,甚至连扫码支付、点评榜单、APP体验,都和国内无缝对接。支付宝、微信扫码早已普及,甚至掌纹支付都上了,比国内有些景区还先进。
新加坡旅游局也和泡泡玛特签三年合作,把国际潮流玩具展搞到新加坡开,音乐节请中国IP来办首场海外活动。年轻人追着IP走,顺带把目的地流量带起来。
从旅游局的角度看,新加坡国土小,没法靠拼资源和硬件建新景点,只能靠“优质旅游”策略和体验创新。
针对中国游客不光是把流行元素引进来,还要在支付、交通、服务、内容上做到无障碍,真正让你玩得顺、住得好、还愿意多来几次。
2025年一季度中国游客在新加坡消费超10亿新元,比去年同期还涨了9%。新加坡旅游局负责人潘政志也说得很明白,人次增长重要,但更看重你愿不愿意再来,来了肯不肯多消费。
国人为何总“首选”新加坡?
2025年主打“新加坡 反正好玩”新主题,五大标签:健康乐活族、寻味美食家、城市探索者、娱乐体验派、乐龄银发族,每一类都在对应不同人群的新需求。
“乐龄银发族”,新加坡现在干脆为银发群体搞专门的产品设计大赛,让旅行社定制深度文化体验、健康社交线路。
获奖产品主管直言,中国银发游客现在要的不是简单打卡购物,而是文化沉浸、舒适社交、健康无忧。新加坡免签、全链条配套完善,吸引银发族错峰出行,也让旅游淡季变旺季。
年轻人和职场人士的需求也没被忽略。新加坡紧盯中国二线城市,90后、00后已是入境新加坡“主力军”,增速超过100%。
职场人士请一天假来场“特种兵旅行”,看Lady Gaga、BLACKPINK演唱会,体验国际大IP,成了新加坡旅游的新风口。
行业数据也印证了新加坡的策略有效:2024年中国赴新加坡游客中,80后、90后占比超20%,90后比2019年暴涨136%,00后更是翻倍。
新加坡和携程联合发布的报告也指出,随着东南亚多国免签政策放开,中国游客出境游格局已然变化,二线城市和年轻人将是增长新引擎。
新加坡核心优势是什么?安全、靠谱、信任感强。所谓“时价比、质价比、心价比”,不是比谁便宜,而是谁能让你花钱花得值、玩的舒心。
新加坡没有信息差,靠的就是用中国人熟悉的方式、内容、渠道,持续引发情感共鸣。综艺《花儿与少年》带火的圣淘沙滑车,成了年轻人打卡新理由,社交媒体成了目的地营销的主战场。
新加坡的思路很清楚,主动学习中国市场,和中国流行文化同频共振,体验怎么火怎么来,没有天花板。
新加坡不是靠一招鲜吃遍天,而是靠持续学习、拥抱变化,把中国游客的需求和体验做到极致。安全感、可信赖、会玩、会创新,每一步都踩在中国人喜欢的点上。
2025年新加坡接待入境游客中国依旧稳居第一。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体验和与时俱进的能力。新加坡这艘“旅游老船”,依然开得风生水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