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南大地的怀抱中,薛城区如一颗温润的明珠,被绿意与诗意轻轻包裹。这里,城市的脉搏与自然的呼吸和谐共振,钢筋水泥的森林间,总有片片绿洲悄然铺展,让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生活的诗意。漫步其间,便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与自然之美的和谐共生,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
近年来,薛城区政协围绕“绘就水美薛城新画卷”这一主题,多次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城市建设一线视察调研,并积极建言献策。薛城区充分吸纳政协建议,通过河道清淤、绿化景观建设、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实施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拦蓄坝工程升级改造及河岸景观提升,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区生态环境。
水脉织绿:流淌的生态诗篇
蟠龙河穿城而过,是薛城最灵动的绿色动脉。两岸的湿地公园如同给河流系上了翡翠腰带,芦苇荡在风中摇曳,白鹭掠水而过,惊起一圈圈涟漪。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时,晨练的人们沿着木栈道漫步,脚下是流水潺潺,耳畔是鸟鸣啾啾,恍惚间分不清是在城市里行走,还是置身于自然画卷。而小沙河则像一条精巧的绿丝带,串联起一个个口袋公园,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的垂柳与樱花,春日樱花飘落水面,秋日银杏叶铺满河岸,四季流转间,皆是动人景致。
这些水系不仅是景观,更是城市的生态屏障。经过多年治理,薛城的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水生植物繁茂,鱼虾成群,成为鸟类栖息的乐园。傍晚时分,站在蟠龙河的景观桥上远眺,夕阳为水面镀上金边,归鸟的剪影掠过天空,岸边的孩子们追着蝴蝶奔跑,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暮色中缓缓铺展。
园城相融:转角遇见的惊喜
在薛城,公园从不局限于围墙之内。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口袋公园”,还是规模宏大的森林公园,都以最自然的姿态嵌入城市肌理。小沙河公园古韵园里,老人们围坐听戏,柳琴的调子与秋风一起穿过枝叶;龙潭公园里,滑梯与沙池旁满是孩子们的笑声,阳光透过树叶在他们脸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而森林公园则是城市的“绿肺”,大片的林地间,木栈道蜿蜒其中,漫步其间,让人忘却尘世喧嚣。
这些公园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处处透着匠心。小沙河铁道公园搬来了真的铁轨,被打造成铁道文化景观长廊,国家森林城市的雕塑讲述着城市的生态记忆,石榴树与山楂树在街角结果,既扮靓了风景,又结出了生活的甜。居民推开窗可见绿,走几步便进园,晨练、下棋、遛娃、赏花,寻常日子里的点滴,都因这些绿洲而变得诗意盎然。
人文浸润:绿意里的文化回响
薛城的绿,不仅有自然的底色,更有文化的温度。在小沙河公园薛城古韵园,每周都有票友登台,弦乐声里,是薛城人对本土艺术的热爱;在民族工业园,融入了很多薛城的工业历史,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工业荣光,孩子们围着长辈身边,听讲过去的故事,历史与现在在此温柔相遇;就连街头的“口袋公园”景观小品,也藏着文化密码,无不彰显着薛城的独特底蕴。
秋日里,张庄的石榴园挂满红灯笼般的果实,圣华生态农庄的猕猴桃散发着甜香,田野间的红高粱像喝醉了酒的汉子,挺直了腰杆。这些生长在城市周边的绿意,不仅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更让薛城的诗意从城区延伸到乡野,形成一幅城乡交融的生态画卷。
小伙伴们,如今的薛城,正以“城市绿洲”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诗意篇章。这里的绿,是看得见的风景,是摸得着的舒适,是藏在日常里的惊喜。它让每一个生活在薛城的人,都能在忙碌的间隙,抬头遇见一片叶的飘落,俯身听见一朵花的绽放,在与自然的亲近中,感受生活最本真的美好。这便是薛城,一座让绿洲生长诗意,让诗意点亮生活的城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