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发动机噪音和燃油味,更有‘舟行碧波上 山水入画来’的意境了。”近日,时隔三年重游桂林的湖南游客许女士,带着家人乘上漓江新一代电动游船,望着两岸青山倒映在澄澈江水中,忍不住感叹。
这一切变化,源于一场“绿色革命”。
曾经,漓江上穿梭的柴油船成为生态保护“痛点”,发动机噪声打破山水静谧,尾气与油污让清澈江水蒙上阴影。
为守护桂林山水生态的原真性与完整性,桂林市近年来聚焦“两个保护”,在优生态、促转化上奋进突破,全力推进漓江游船、排筏“油改电”,一批本土研发的新能源船舶成为漓江游览的主力,广西凯源船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源公司”)便是这场变革中的参与者之一。
2017年成立的凯源公司,是桂林造船业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贵”。
2019年,借着“油改电”政策东风,公司开启新能源技术研发。“我们是研发和生产同时进行的,销售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有多少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公司总经理黄剑坦言,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1年文旅行业遇冷,市场订单骤降,合同回款滞后,后续生产又需持续投入,企业很快陷入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境。
绿色金融助力桂林绿水青山 胡戴炜摄
“之后两年期间陆续找了很多银行,但由于抵押物比较少、资产条件不满足,所以处处碰壁。”黄剑说。转机出现在2023年,桂林银行在客户走访中得知凯源公司困境后,迅速伸出援手——900万元绿色贷款,精准注入造船原材料采购环节。
“当时桂林正推动金融资源深度赋能文旅产业,‘油改电’项目恰好符合绿色金融支持范畴,政策匹配度高,审批自然快。”桂林银行平乐支行行长何立波告诉记者。
“这笔贷款像‘及时雨’,填补了资金缺口,我们才如期完成订单生产和油电技术研发。”黄剑介绍,凭借多项绿色技术融合,凯源新能源游船因能显著减少漓江污染而备受青睐,今年以来已接到7000万元新订单,眼下正全力攻关新一代氢能游船。
在桂林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撑下,“油改电”实现了漓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新能源游船比纯油船节省近20%燃料成本,每趟能省600多元油费。”黄剑算了笔账。不仅游船,漓江上的1210艘排筏也全面完成“油改电”,投运后每年可节省油费1600万元,减少碳排放近2500吨。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桂林银行近年来持续倾斜绿债资金、利率优惠等政策资源,加力支持漓江生态保护、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产业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经人行认定的绿色贷款余额达116.14亿元,较年初增长21.43%,贷款规模位列桂林市金融机构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桂林银行更专项出台《桂林银行金融支持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21条措施》,加大“两个保护”金融扶持,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精密部件绿色制造工厂、新能源基础设施、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用好惠企贷、绿债资金和碳减排支持工具,助力新能源、绿色建筑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此外,该行还携手共青团桂林市委等单位共建漓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在漓江沿岸打造6家漓江生态保护金融服务点,联合各方力量常态化开展保护漓江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桂林守护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如今的漓江,正以更清澈、更宁静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谢璧徽)
本文来自和讯财经,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和讯财经”APP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