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九江发布】
文化+商业+旅游为何能“1+1+1>3”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
重塑升级后的浔阳区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成了网红打卡点。(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孙昌模 摄)
步入浔阳区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仿佛一脚跨进时光的褶皱里。青石板路带着岁月打磨的温润,两侧“修旧如旧”的明清风格建筑鳞次栉比。清晨,81岁的饶火香提着菜篮子经过改造后的街角,和相熟的老朋友打着招呼:“老蔡,晚上还是老时间老地点啊!”迎着记者疑问的目光,饶火香笑着说:“老时间,就是吃完晚饭;老地点,就是那边的一张椅子。以前邻居们想唠嗑没地方,现在这里修得这么漂亮,大家也有了活动的地方,真的太好了。”
“九派寻阳郡,分明似画图。”浔阳,这座位于长江之滨的老城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她独特的宝藏。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既守护好老城区的历史文脉,又为其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让斑驳的街巷重焕新颜?近日,记者走进浔阳区,切身感受这片老城区凭借高质量文旅消费,既聚拢了城市烟火气,更点燃了经济新引擎,老城的文脉活起来了,城市也更加新潮了。
“文商旅”联动
老地标重燃新活力
清晨的阳光刚洒进巷弄,位于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省级非遗封缸酒体验馆已经有人在拍照打卡。在店内体验区,负责人朱晓军正和游客介绍着封缸酒的历史,大家品尝了一杯后,纷纷开始选购特色伴手礼。“通过打卡+体验的模式,让封缸酒从展柜中的展品,变成了鼻尖的醇香,舌尖的回甘,这样的方式真的太值得推广了!”朱晓军满脸笑容地说。
到了傍晚,夕阳为街区镀上一层暖金色,原本静谧的巷弄瞬间热闹起来。“作为土生土长的九江人,以前觉得老城区破旧,朋友聚会都很少来这边。现在这里又潮又有韵味,连我们年轻人最爱看的‘开心麻花’剧场也落户在此。现在我们都爱上了老城区,可以看剧,可以喝咖啡,还可以美美地拍照打卡。”“80后”潘翔和朋友找了家网红奶茶店,点了杯饮料,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惬意时光。
“上次说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打着打着镇关西躺在那儿不动了……”浔阳楼里,评书名家正演绎着水浒故事,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妈妈,我们改天再来听下回吧!”一名男孩拉着妈妈的手满脸期待地说。家长王倩点了点头,“原本是带孩子来浔阳楼打卡,没想到孩子被评书吸引,连续三周主动要求‘再来听下回’。现在,孩子不仅能讲出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故事,还对家乡的历史产生了兴趣。”
站在甘棠湖边,看着修葺一新的烟水亭,青砖黛瓦在天光水色间愈发鲜亮。“近年来,我们对浔阳江景区、烟水亭、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等地进行了重塑升级,增加了‘醉美李公堤’‘百年大中路’等网红打卡点,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浔阳区文旅局副局长张慧玲说起这些变化,眼睛亮晶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文化+旅游+商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浔阳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赛演游”融合
解锁文旅新体验
“为一场赛事奔赴一座城”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潮流生活方式。近日,“浔阳杯”全民电竞争霸赛正在火热进行中,一位电竞发烧友兴奋地说:“去年,我参加了王者荣耀比赛,今年得知‘浔阳杯’全民电竞的英雄召集令,我再次来到浔阳。这一次,我更加了解了这座城市,也被这座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城市深深吸引。”
电子竞技,不仅是年轻人的狂欢,更是城市经济的“助推器”。2024年王者荣耀K甲夏季赛,全国12支职业战队齐聚浔阳,2万余名观众现场观赛,线上覆盖用户7800万人次。赛事期间,周边酒店入住率达70%。这场电竞赛事的成功举办,带来了5.8亿次曝光量,让浔阳区正式跻身赣北电竞第一城。
今年2月,江西首个“开心麻花”演艺新空间入驻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地域文化消费新地标。“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42场演出。今后,我们还将引进一些新的剧目,希望让更多的市民走进剧场,感受喜剧的魅力,把欢乐传递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开心麻花”演艺新空间策划漆军满怀信心地说。
电竞赛事的火热、“开心麻花”剧场的座无虚席,都是浔阳区推动“赛演经济+文旅消费”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食住娱”交织
织就夜间消费新图景
夜幕低垂,浔阳楼与琵琶亭两处广场华灯渐起、人流如织,浔阳江之夜·乐天市集以双会场联动的形式,点燃了这座江畔城市的夏夜脉搏。
“从傍晚开始,我们一行人自琵琶亭向西慢行,登楼远眺、临江听风,一路华灯璀璨,一路美食不断,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10点,可我们却意犹未尽,大家都说下回还要来九江。”来九江旅游的浙江游客郭女士笑着分享自己的感受。
“不用挂号、不用跑远,这样的义诊真是便民又惠民。”市民张阿姨说,自己长期受慢性胃病困扰,在大中路义诊现场得到了中医专家个性化的药膳调理方案,“专家还教我按摩足三里,很实用!”
为了打造“夜游、夜娱、夜市”全景式文旅环境,浔阳区将夜市与中医养生巧妙融合。赣超期间,大中路的“赣超第二现场”也被点燃。大屏幕上赛事正酣,12个中医药特色摊位依次排开,中医专家现场为市民免费把脉、推拿……这种既传统又新潮的养生夜市广受好评。
夜晚亮起来了,人气聚起来了,消费火起来了,市井烟火成了最动人的文旅IP。行走在青砖黛瓦的街巷间,看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碰撞出的火花,仿佛触摸到老城跳动的新脉搏。原来,老城新生,不是推倒重建,而是激活蛰伏的历史文脉,让青石板上的足迹连接今昔。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遇到几位提前来踩点的年轻电竞爱好者,让我印象深刻。他们举着手机,一会儿在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店铺前拍照打卡,一会儿又钻进巷子里寻找地道的九江炒粉店。“原本是为了赛事而来,没想到九江老城区这么有味道,真是不虚此行。”
跟着蹲点采访团队在老城区逛了一圈,突然发现,我生活的地方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时候去的书店变成了“文化+咖啡”休闲吧;老字号小吃搬进了美食街,我们眼中的“日常”成了别人眼中的“特色”;文创集市、非遗手作纷纷亮相老街区,孩子们正跟着师傅学剪纸、捏面人;隔壁邻居阿姨正在街角和游客聊巷子里老建筑的历史……“老”不再是浔阳区的代名词,而是成为其吸引游客、留住乡愁的核心竞争力。在这里,既有“诗”,也有“远方”,不仅老建筑“换”了新功能,历史文物也“活”了起来,更“留”下了烟火气。
来源:《九江日报》编辑:李芳 复审:谢俊 审签:杨高文出品: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九江日报社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九江新闻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