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阿联酋,你脑子里会浮现出什么画面?是不是一片漫无边际的沙漠中,突然拔地而起一座座刺破云霄的摩天大楼?是不是迪拜街头,引擎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兰博基尼、法拉利这样的豪车就像我们家门口的出租车一样常见?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传说,说阿联酋是“全世界唯一没有穷人的国家”,国民福利好到令人咋舌。
这个坐落在中东“油管子”上的国家,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关于财富和奢华的想象。
但是,想象终归是想象……
沙漠中的奇迹
阿联酋,尤其是它的明星城市迪拜和首都阿布扎比,确实是现代建筑的奇迹之地。就拿迪拜来说,这里仿佛是全世界顶级设计师的竞技场。
那座高达828米的哈利法塔,至今仍然是世界第一高楼,站在塔下抬头仰望,那种直插云霄的压迫感,会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人类想象力和现代工程学的力量。
除了哈利法塔,公主塔、帆船酒店等等,一系列造型奇特、极尽奢华的建筑,共同构成了迪拜那令人过目不忘的天际线。
可以说,“高楼林立”这个评价,对于阿联酋的主要城市而言,是完全写实的,没有半点夸张。
说完了楼,我们再聊聊车。
很多人都觉得阿联M酋遍地是豪车,这个印象对,但也不全对。阿联酋的汽车保有量的确非常高,有数据显示,其千人汽车拥有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甚至在某些统计中位居世界前列。
这得益于当地的免税政策和居民较高的收入水平。但是,要说满大街跑的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的顶级超跑,那就有点夸张了。
真实情况是,富裕的本地人和顶尖的外籍高管,确实拥有不止一辆豪车,他们构成了超跑消费的主力军。
而更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可能是迪拜那支由布加迪、兰博基尼等组成的“天价”警车队,这更多是一种城市形象的展示和宣传。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丰田、日产这类经济实用的日系车才是主流选择。
所以,阿联酋的“豪车云集”更像是一种财富高度集中的体现,而不是全民的普遍现象。它确实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更容易看到豪车,但远未到“泛滥”的程度。
公民的“铁饭碗”福利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既然高楼豪车不全是真相,那“没有穷人”这个说法总该是真的吧?
如果你指的是拥有阿联酋国籍的阿联酋公民,那么,“没有穷人”这个说法基本是成立的。
阿联酋的公民总人口其实不多,只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0%到15%左右。对于这部分“天选之子”,国家给予的福利堪称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覆盖。这一切的底气,都源于国家掌握的巨量石油财富。
具体好到什么程度呢?教育和医疗几乎是全免费的,而且提供的是全球顶级的资源。
一个阿联酋公民,如果学习成绩优异,想去哈佛、牛津深造,政府不仅会承担全部学费,甚至还会发放高额的生活补贴。生病了,国内顶级医院免费看,如果需要去国外治疗,政府同样会买单。
住房问题也不用愁。公民结婚时,政府会分发一块土地或者直接提供一套别墅,如果自己盖房,还能申请到高额的无息或低息贷款。
最重要的是就业,政府会想方设法保障本国公民的就业,许多轻松且薪水丰厚的岗位都优先留给他们。
可以说,只要你是一个阿联酋公民,基本上就告别了为生计发愁的日子。在这样完善的保障体系下,确实很难产生严格意义上的“穷人”。
沉默的大多数
然而,阿联酋公民的幸福生活,并不能代表这个国家的全部。因为,他们其实是这个国家的“少数派”。
撑起这个国家飞速发展的,是占总人口85%以上的外籍劳工,他们才是这片土地上“沉默的大多数”。
这些人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南亚、东南亚等地区。他们是建设哈利法塔的建筑工人,是五星级酒店里的服务员,是写字楼里的保洁员,是千家万户的保姆和司机。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了这座沙漠奇迹。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生活状况与“富裕”二字相去甚远。
很多从事基础体力劳动的工人,拿着微薄的薪水,居住在城市边缘拥挤的集体宿舍里,每天长时间地辛苦工作。
尽管他们的收入可能比在自己国家要高,但在阿联酋这个高消费的环境里,他们依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这种巨大的收入差距,是阿联酋光鲜外表下不容忽视的另一面。
事实上,关于阿联酋的贫困率,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官方发布的权威数据。
这些,都只是这个问题被高福利公民的耀眼光环和整个国家的富裕形象所掩盖了。
对于那数百万的外籍劳工而言,他们只是这片土地的建设者和过客,无法享受到公民那样的福利待遇,他们的生活,与“没有穷人”的传说,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
阿联酋的“焦虑”与转型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只看眼前的富裕,更要看未来的规划。阿联酋的领导者们,其实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他们深知,地下的石油总有采完的一天,靠资源换来的财富无法永远持续。
因此,一种“居安思危”的焦虑感,始终驱动着这个国家进行艰难而坚决的转型。
早在几十年前,阿联酋就开始了它的经济多元化战略,努力摆脱对石油的单一依赖。
他们利用巨额的石油美元,大力发展金融、贸易、物流、旅游和航空等非石油产业。
我们今天看到的迪拜,已经成功转型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和旅游胜地,其经济收入中,非石油产业的占比已经远远超过了石油。
阿布扎比也在积极布局高科技、可再生能源和文化产业,著名的“马斯达尔城”就是他们探索未来可持续城市的大胆尝试。
阿联酋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在石油枯竭后变回一片沙漠,而是希望将其打造成一个能够持续繁荣的、多元化的经济体。
他们进行一系列的转变,既为国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全球投资者创造了巨大的机遇。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阿联酋依然需要大量的外籍人才和劳动力来支撑其庞大的发展计划,如何平衡公民与外籍居民的权益,如何解决深层次的社会结构问题,将是这个年轻国家未来持续面临的重大挑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