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木鸟民宿发布的《中秋国庆民宿市场预测报告》显示,南京成为了中秋国庆假期最受欢迎的目的地之一。近年来,从街区大屏前的欢呼,到秦淮河畔的夜游人潮;从文学地图上的静心寻访,到24小时街区不眠的活力,南京正以多元魅力让天南地北的游客在此驻足体验。
南北交汇,历史名城的“可触摸感”
截至目前,南京中秋国庆假期订单量同比上涨68.6%。报告指出,3天2晚和4天3晚成为更受游客喜爱的出行时长,占比达52%,深度游成为一大亮点。
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强大的旅游引力,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历史上南京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中原主流文化与南方文化在此融合,有着南北交汇、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特征。
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命运赋予了它“既南又北”的独特气质。虽然名字中有“南”,但南京说的却是江淮官话(属于北方方言),饮食文化也充分体现南北融合,口味平和,兼容并蓄的特点,游客既能品尝到盐水鸭等本土小吃,也能享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美食。这座城市既有北方的大气从容,又不失南方的精致秀美,让天南地北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欣赏到旅游的乐趣。
作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在南京,文学艺术并未被束之高阁,而是在街巷之间尽显风华。游客可以循着文学旅游线路,探访无数作家笔下的旧迹,在织造府里梦《红楼》,在浦口车站忆《背影》,或在先锋书店感受浓厚的阅读氛围……文学为南京的山水城林增添了深厚的故事性和情感共鸣。
同时,南京拥有庞大的博物馆体系,除了能一次性看尽江苏历史精华的南京博物院,还有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等专题馆,用现代展陈方式讲述历史,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游客系统了解江南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南京博物院。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
赛事激活,共享流量盛宴
相关人士分析,从赛程和时间上看,“苏超”将在中秋国庆假期前后进入关键期,持续“点燃”南京旅游。“苏超”自开赛以来就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吸引了大量体育爱好者和游客的目光。这场赛事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更已经成为南京城市营销的重要抓手。
“苏超”对南京旅游的带动作用在暑期就已经显现,在赛事的强力带动下,南京旅游热度“一马当先”,位居美团旅行“暑期十大热门旅游城市”榜首。南京市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发布的2025年暑期南京旅游监测数据报告显示,7—8月,全市共接待游客5235.9万人次,同比上升15%。
为进一步放大赛事效应,南京市巧妙布局多个重点“第二主场”,通过户外大屏直播赛事,将观赛热情转化为消费动力。万象天地、新街口餐厅等地,球迷聚集观赛,热烈气氛席卷全城。商圈消费热潮迭起,商户们也纷纷“接棒”,以精准服务接住流量,不少商家在双人套餐的基础上还加推4人套餐,更适合朋友聚会、看球宵夜。
数据显示,仅7月5日南京主场比赛期间,全市66个观赛点就吸引观赛客流25.4万人次,拉动总客流142.5万人次,带动商品销售额3.4亿元。元通、百家湖、新街口三大商圈销售额分别增长21.2%、19.4%、16.2%,展现了赛场经济的强大辐射力。
南京第二现场。图片来源/南京日报
创新融合,点亮“古都新夜态”
南京没有让文化停留在过去,而是结合“苏超”等时下热点让其焕发新生,精准吸引年轻群体。为进一步推动南京文体旅商融合发展,南京推出了“跟着演出(赛事)游南京 乐享‘1+3’优惠活动”,观众凭观演(观赛)票据即可享受南京市域内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商场购物等三重优惠,显著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让游客能更深入地了解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为讲好“南京故事”,南京进一步挖掘夜间市场,持续打造夜间经济发展多样化场景,推进夫子庙、老门东、长江路等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创建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业态,优化文旅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和导向,进一步激发夜间文旅市场内生动力。目前,众多景区深度开发历史文化“家底”,长江、秦淮河、玄武湖等一批水上夜游项目成为游客夜间消费的核心选择。这种“白天看景,晚上赏戏”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南京的夜间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城·夜未央”作为南京首座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体育街区,占地面积超5万平方米,重点培育夜生活文化,努力实现街区从亮化、美化到文化的提质升级,通过运动赛事、户外团建等活动叠加,打造出复合型的“运动+生活+商业”区域业态网络。
“西城·夜未央”体育街区。图片来源/南京日报
这个黄金周,南京的魅力远不止于榜单上的名次与增长的数据,它将向我们展示一座历史名城如何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径,将深厚的积淀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现代体验。古今兼容、南北兼容、文商兼容——南京正在书写一座古都的现代新篇章。
文/袁昕
资料来源:南京发布、南京日报、南京体育、木鸟民宿、南京消费发布、人民网江苏、南京博物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