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凉”,西安今年秋季,带着几分温柔,绵绵细雨,清晨空气里裹着淡淡的桂花香,循着这份清雅,前往青龙寺。
从地铁3号线青龙寺站出来,沿着缓坡向北走,市井的繁华喧嚣渐渐被风声稀释。远远望见唐代建筑的轮廓在乐游原上舒展。
青龙寺是中国佛教密宗寺院,初创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原名“灵感寺”。唐龙朔二年(662年)复立为观音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改名青龙寺。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后,寺院渐废。
1963年至1980年,青龙寺遗址考古先后探得并发掘了北门、东院、塔院、墙址等八处遗址,出土了银质及鎏金小铜佛、唐代建筑材料等。2008年西安市政府依托乐游原修建青龙寺遗址景区,2011年12月30日起免费开放。现在的青龙寺占地约15000㎡,分为东西两院,主要建筑包括碑廊、竹月轩、陈列室(惠果空海纪念堂)、云峰阁、空海纪念碑等。
青龙寺是唐代密宗大师惠果长期驻锡之地,是中国佛教密宗传入日本重要发源地,被视为日本真言宗祖庭。日本遣唐使学问僧“入唐八大家”中有六家(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受法于此,尤其是日本僧人空海在青龙寺从惠果大师受法,回日本后创立了真言宗。
绕过西侧的月亮门,便到了空海纪念碑所在。石碑通体洁白,上面镌刻着空海大师的线描肖像与生平事迹。
沿着青石板路前行,大雄宝殿的飞檐翘角率先映入眼帘。殿宇采用典型的唐代歇山顶设计,斗拱层层叠叠,如同展翅的飞鸟,檐角悬挂的铜铃在风中轻轻摇曳,“叮咚”声清脆悠远。
殿内,三世佛的金妆塑像庄严肃穆,背光上的缠枝莲纹雕刻得细腻入微,酥油灯的微光在佛像脸上流转,添了几分慈悲柔和。
大殿前,香炉旁是“空海真言密教八祖诞生”雕塑:惠果大师正襟危坐,双手托举经卷,空海俯身伸出双手迎接,他们身着僧袍,神情肃穆,神态里满是虔诚,仿佛这一传承穿越千年。
密宗祖庭陈列馆里,灯光幽暗柔和,恰好衬托出文物的厚重。玻璃展柜中,一尊唐代的鎏金铜制金刚杵尤为突出,杵身雕刻的火焰纹灵动逼真,历经千年仍泛着暗哑的光泽。“这是空海大师当年抄写的《金刚顶经》,你看他的字迹,既有颜体的雄浑,又融入了日本书法的灵动,是中日文化交融的珍贵见证。”
初秋的青龙寺,没有樱花季的喧嚣,却多了一份沉静的韵味。这座古寺,不是静止的历史标本,而是始终流动的文化长河。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团结 文/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