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贵州第一名山,名字来源于“梵天净土”,是武陵山脉主峰,为佛教名山,佛教文化始于唐代,鼎盛于明代。
路过贵州,慕名来到梵净山。山脚下的雨是缠绵的,细密如丝,把整座梵净山裹进一片朦胧里。
石阶被雨润得发亮,每一步都踩着湿凉的雾气,抬头望不见峰顶,只有云雾在林间游走,像要把人的视线与期待一同揉进这片混沌里。
登山者有人叹路远雾浓,我却想起古人说“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或许这雾不是阻碍,是山在以它的方式,邀我们卸下急躁。
从梵净山东门入山,先乘坐上山交通车,再是长长的揽车,将我们带上了半山腰。
下了揽车,沿阶而上,雾气渐浓又渐散。行至蘑菇石,雨脚忽然收了,风从谷口吹来,竟卷着云雾往两侧退去。
手足并用,气喘吁吁的攀上老金顶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噤了声
头顶是洗过的蓝天,云絮像被扯开的棉絮,在风中缓缓舒展;脚下是无边的云海,远处的山峰露出尖顶,像浮在海上的小岛,时而被云浪吞没,时而又探出头来,恍若仙境。
方才在山脚的湿冷与迷茫,此刻全成了铺垫——原来那些看不清前路的时刻,不是山在为难,是它要把最清亮的风景,留到我们走完全程的瞬间。
立在峰顶,风拂过脸颊,带着阳光的暖意。
忽然明白,登山与人生原是同一种逻辑:我们总在雾里走,以为前路茫茫,却不知每一步跋涉,都是在向云开雾散的时刻靠近。
那些湿凉的石阶、厚重的云雾,不是羁绊,是让我们在遇见阳光时,更懂晴朗的珍贵。
下山时回望,梵净山又隐入一片轻雾里,可我知道,它的峰顶藏着一片蓝天——就像我们心里,也藏着一个清晰的方向,只要不停步,总有云开见日的时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