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昆明老街的活力并未随着白昼消散,反而愈发盎然。在柔和的灯光勾勒下,云南抗战胜利纪念堂博物馆里的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庄重肃穆,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市民与游客驻足、拍照。
“平时上班太忙,周末又要陪孩子上补习班,一直想来看看却总没时间。”在纪念堂的公共区域,市民张先生正带着上小学的儿子认真观看“岂曰无名 山河为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党的隐蔽战线专题展”,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文字,将两人的思绪拉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现在好了,晚上能开放到10点,我们吃完晚饭散着步就过来了,主要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与深远影响,既让孩子放松心情,又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真是一举两得。”张先生说。
张先生的体验,是五华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动写照。为有效破解“上班族没时间看,博物馆没观众看”的难题,五华区以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为核心,自2023年5月起,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昆明朱德旧居纪念馆、聂耳故居纪念馆、云南起义纪念馆、云南解放纪念馆和昆明胡志明旧居等5个区属博物馆延时开放,同时,联合翠湖博物馆群成员单位逐步实施延时闭馆和夜间开放,着力营造“一域多元、百花齐放”的夜间文旅新格局。其中,抗战胜利纪念堂公共区域自今年8月20日起,延时开放至晚上10点,配合精心设计的灯光效果和不定期推出的主题活动,夜晚的抗战胜利纪念堂与白天相比,别有一番韵味;加之紧邻昆明标志性建筑酒杯楼,巨大的人流与夜间的纪念堂无缝衔接,形成昆明老街片区文旅商联动的“引流环线”,扩大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有效带动周边的餐饮、文创等消费。
如今,“网红”打卡+“夜游博物馆”正逐渐成为昆明市民和外地游客热衷的一种新风尚,也为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延时开放精准满足了上班族、学生等群体的多元文化需求,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文物和知识,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能在更灵活的时间里接受文化熏陶,深化社会教育效果。同时,还提升博物馆自身影响力,通过差异化的开放策略,吸引更多观众,增强博物馆在公众生活中的存在感和影响力,使其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作用。
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至8月底,累计有500余万公众游客走进翠湖博物馆群,辖区博物馆的利用率特别是夜间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
来源:昆明五华发布
编辑:贺靖
审核:钟玲
终审:许建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