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去爬岳阳山,没找到正确的上山路,转道去了二郎山,但二郎山古庙群也是铁将军把门,最终去了源泉吃虹鳟鱼----合着吃鱼去了。
后来在众多热心朋友的指点下,俺知道了如何到达岳阳山:【只要导航护宝泉村,以此村为起点攀登岳阳山即可】。因此忽悠着老唐,俺仨又奔了博山。
额外“插播”一段由济南去博山岳阳山的行车路线:
1、如果直接从我家(历山路附近)到护宝泉村,行程1小时34分,134公里,收费63元,故,坚决不考虑此路线!
2、绕个弯弯,由家到港沟高速入口,于莱芜高新出口下,98公里,1小时14分钟,高速免费;掉头重上高速直奔护宝泉村,46公里,48分钟,高速收费10.15元,总计98+46=144公里,用时2小时。
肯定选择路线2啦!!
在即将抵达护宝泉村的盘旋上升公路上面驾车,体验感超刺激,山路像是盘在高山峻岭间的一条巨蛇,蜿蜒曲折。车子随着山势的陡增也在逐步升高,车窗外的一切慢慢地沉入脚下落入谷底,变小变小,直至变成彩色的星星点点。
关于护宝泉村,自然是村内有个泉子,据说四季长流,人称“神泉”。山中有水好活命。建村初期,谭姓人家见泉子旁边有一开阔地,于是选择此地建房立户定居下来。谭姓人后来多次见老虎来喝水,并且总是用爪子刨,使泉子更大,就和其他人商量着给泉子取个名字叫“虎刨泉”。泉水四季不涸,尤其在夏季,淌出的泉水一直流到很远的地方,四里八乡都来人挑、驴驮取水。随着时间推进,村里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提出给村子取个名字,因为全村人都是依靠泉子生活,就依泉子名而取村名“虎刨泉村”。
解放后,这里的人们生活日益好起来,为了让泉子的水更多储存起来饮用,村里人对泉子进行了扩建,增大了蓄水量。“虎刨泉村”这个村名也适应新形势就改成了“护宝泉”,让村民既是“虎刨泉”的使用者又是保护者。
----原来坐落于群山怀抱中的护宝泉村还有这么多故事啊,但我们的目的是攀爬岳阳山,没有在村内过多停留。然而问题也来了,说是由护宝泉村上山,路在何方呢?看到一户敞着大门的院落,院内隐约可见一位大姨端坐其中,壮着胆子进去问路。
院里还有一位大哥,坐在小方桌前品茶,看装扮应是周末回家探亲的大姨的儿子。
说明来意后,大哥起身抬脚走到门口指着我身后的沥青路说,沿着这条路到王家大院,对着有条水泥路,从那里去岳阳山。
我说,“听说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岳阳山下。”
“开不上去,路都被冲毁了,冲得不像样子,不过可以顺着水泥路往里再开200米,那边也有人家,车停那里就行。”敦厚的大哥说着。
谢过大哥准备离开,这时院内的大娘也走过来,“我还以为是你表妹呢!你是哪的啊?”大娘问我。我答济南的,慕名专程来爬岳阳山。
“你和我那个表妹长得太像了,她也在济南。”大哥解释道。
“太像了,长得像,说话也像,还以为你就是她呢。”大娘抿嘴乐呵呵说着。
“我长得很大众化,”我也笑了,“八十年代,人家都说我像那个唱歌的程琳。”----不上点年纪,都不知道程琳吧?哈!现在则有好些人说我像闫妮,我可比不了人家大明星,我就是一个丢进人堆找不见的普通人。
大娘又热情地问我“干渴不?来家喝点水不?”我委婉道谢,并说车里都备着有。
驾车到了大哥刚说的地方,就看到一道长长的水流由山中涌出,顺着水泥路面汩汩向下流淌,水很清,阳光打到浅浅的水面,泛着晃眼的鳞光。
老唐顺墙根停好车,又找了几块大石头塞在车轮下面以防溜车。而我则收拾行囊----刚才大哥说到岳阳山顶大概40分钟,但对于头回来的我们,肯定不止40分钟,爬山耗费体力,今日阳光太过灿烂,多背几瓶水吧,宁可喝不了背回来,也不能不够喝。塞了四瓶水、两罐东鹏,还往老唐斜挎的水壶又灌了一瓶。
顺着清澈的潺潺溪流,走嘞!
今儿的天气太棒了,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唯有正南方当头照下来的太阳,像一盏明晃晃的大灯泡子指引着我们的方向。
如大哥所言,山路被山水冲得一塌糊涂,完全看不到原来的样子。但很是平缓,毫无危险性,只需放心大胆前行。
秋高气爽,不冷不燥,阳光明媚,正是登山出游好时节,路边一丛丛各种叫不出名来的野花,红彤彤、黄澄澄、蓝灿灿、紫艳艳、白扑扑,实在是好看极了,蝴蝶和蜜蜂们也在朵朵各色野花中飞来舞去忙得不亦乐乎,其间还会有惊吓跃起的灰蚱蜢、绿蚂蚱,有时眼前还能闪过一只匆匆横穿而过的石龙子。
过了约20分钟,看着好像没路了?等到了跟前,才发现是由此向西拐了个大弯,前面是一条很长很长的看不到尽头的土石路。
左侧是大山,右边是列队欢迎我们的大风车。耳边传来大风车手臂呼呼转动带起的气流声,走到它们脚下,仰头看那转动的巨大扇叶,当扇尖转到直冲向下时,好似会直直插下来,将我们钉在这里,直叫人眼晕心惊。
海拔高度还在稳步抬升,手机却没了信号,也不知岳阳山究竟在哪个方向?万幸手机上的GPS海拔测量仪有显示,那就按它的方向前进!
不经意回头望了一眼,哇!快看远处群山上面一个个的风力发电机,像一个个士兵似地驻立山头坚守着阵地,哦哦,看到刚才的护宝泉村了,原来我们已经距离它这么远了。
终于碎石土路换作了杂草泥巴小道,只是那山水,依然在源源流淌个不停。
前面山顶有房子!----那就是岳阳山顶的古建群吧。总算看到了希望,加油!努力!XX不费力!
趟过杂草丛,钻进小树林,踏上羊肠小径,身边景色越来越美!刚才还在身旁摆手的大风车,转眼间已与我们隔了一座山,远处更是绵延不断的群山,天地之间接壤处,飘着几缕淡淡的薄云。
石碑!小庙!到啦!看看时间,走了近一个小时,上衣和裤子全都汗渍渍得粘在了身上。
两方古碑均为乾隆年间所立。山门上面也挂着大锁头,推推大门,门缝太窄,钻不进去,总不能白来吧?
山门右侧嵌着一块民国二十年的石碑,当时也没细瞧,貌似是方护林碑,不让樵夫砍伐,不让牛羊践踏,否则会让山林不美云云。
与老唐商量把木门下面的提搭拿下来,从下面钻进去,老唐嫌丢人说啥也不同意。他看了看山门两侧的石块围墙说可以爬进去,我坚决反对:北墙外是深深的灌木丛,南墙下漂了一层绿油油青苔不知深浅的蓄水池,太危险!
我还在琢磨从门下面钻进去,老唐已经下了台阶绕墙找入口去了-----因为我们听到在庙门内有人说话,他们从哪里进去的?
七八分钟后,木门里面出现了老唐的身影,啊哟,不用钻门洞啦!
进到古庙内,杂草丛生,只有一条窄窄的小道通往前面二层小楼的石阁门,草丛中遍布着古代和现代碑,我也着实不敢踏入其中去品读古碑内容。
庙内像是长久无人打理,加之夏日刚过,雨水丰沛,所有植物都在阳光和雨水的沐浴下,拼命生长,但没有带给我们活力的感觉,反倒是阴森恐怖之状,要不是头顶青天白日,总感觉这些茂密的植物随时会扑上来,将我们覆在下面,变成它们的养分。。。
由石阁门穿过,上台阶,举目远眺,哇噻!太美啦!太壮观啦!我词穷哇!我只有“WK!美哉!壮哉!”
此时刚才在山门外听到的人语声,也逐一现身,原来是六七位五十来岁的驴友。
岳阳山为博山区与淄川区界山之一。古称五龙山,因山前五条长岭形似五龙得名,后因周围地势平坦,晨曦晚照可见日出日落,取“岱岳向阳”之意,改称岳阳山,有“九十九顶岳阳山”之说。
古庙里面现保留的建筑有四个院落,分北阁院,后土真君院,碧霞元君院,玉皇大帝院。岳阳山上的建筑始于元代,有记载的是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重建神农庙,亦称天开庙,重修后称后土真君庙,此建筑可谓岳阳山建筑之鼻祖。
眼前的建筑为观音阁,上有乾隆年间孙以宣所题“峻极于天”石匾。
过观音阁是后土真君院。匾额上写着后土皇帝----有点蒙,皇帝不都是男性吗,为什么里面供奉的却是女人?原来后土皇帝又称后土娘娘,掌阴阳,育万物,被称为大地之母,是最早的地上之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简称“后土”,俗称“后土娘娘”。同时也恍然大悟“皇天在上,后土为鉴”里的皇天(玉帝)和后土的含义。
为啥土字多了一点呢?
其实,“土”字加一点也是“土”,也就是常说的异体字。“土(tu)”字加一点是为了与“士(shi)”字区分。因为在当时手写的情况下,很容易将二者弄混淆,以免造成误会。在东汉所立的《史晨前后碑》中(现位于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内),土地的“土”一定要加一点,而不加点的“土”和“士”是同一个字。
想起来博山盆泉村的那个“社”字,也是多加了一点。
后土皇帝殿东侧紧挨着碧霞元君祠,建于清康熙丁未年(1667),刻有“碧霞驻节”门匾----可我光顾着走来窜去,忘记拍这座清代建筑的全景照片,因为岳阳山顶上的整古庙群只有碧霞元君祠外观最原汁原味,后期修缮部分较少。
碧霞元君院左侧南边建筑破损严重,最东墙也只余了两个窗洞。
从碧霞元君祠东墙可来到后殿的玉皇大帝院,上层为玉皇宫,额刻“金阙云宫”。
这座院子看着更。。。瘆人。东面破损的建筑,以及二层高的玉皇宫里面:一层供着八仙,二层上面全是“人”!门口还立着二郎神和哮天犬,此刻整座后院只有我自己,这些神像会不会动起来啊~~
赶紧退出玉皇宫,快跑回到前院,那里不仅有老唐爷儿俩,还有六七位驴友。
岳阳山上还有许多幽洞。现已知道的洞穴有20多条,这些洞穴都在山前坡,有仙人洞、朝阳洞、五尺洞、云雾洞、宝贡洞、紫石洞、东马棚、西马棚等等。有的洞已探明长达上百米,有的因技术原因还无法探明。
岳阳山顶峰还有人工修凿的一条洞,有四、五十米长,而且洞中有洞,洞中还有旱牢、水牢,有的说这条洞是用来蔽身之用,也有的说是匪帮用来囚禁绑架来的肉票子。传说道士杨正秀曾在岳阳山下的朝阳洞里炼丹、造假元宝,洞里面还有石炕、石凳、石桌等物。杨正秀为建造岳阳山的庙宇,立下了功劳,仙升后葬在了山后,称为道士林,并竖碑。现在朝阳洞里还有石炕、石凳、石桌等物。岳阳山曾是土匪和日伪军作恶的巢穴,日寇投降后,地方武装一火焚之,20世纪末重修。
是否就是这里啊?但焊了铁栏杆门,当然即使没门我也不猎奇:山顶上的洞,谁知道是横着的?还是竖着朝下的?
在朝阳洞上面的平台眺望远山,一座山挤着一座山,一直挤到了天边,那些起伏的大山,如同大海的波涛滚滚流向远方。
岳阳山下的崮山镇是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的故乡,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老先生也曾登过岳阳山。焦书记的纪念馆咱去过多次,蒲老先生的故居和教书的院子也到访过。
今日,俺仨成功登顶岳阳山,体验感超好!走啦!下山,去源泉吃虹鳟鱼!没错,今天又来吃鱼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