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之夜,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渔田七里海度假区夜空被来自多个国家的主题烟花照亮,浪漫的国际烟花艺术节每天晚上都吸引了近2万人前来观赏。但比烟火更耀眼的是这场节庆活动背后——渔田七里海度假区带动周边民宿经济的全面爆发。北戴河新区这些人均耕地较少的村落找到了发展的破解之法。
从一个宁静渔村到一座“夜夜有烟火、处处有客房”的滨海夜游目的地,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正探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乡村振兴”之路。
渔田七里海度假区晚上的演出节目。渔田七里海度假区供图
一场节庆,带火多村
“我们的阳台上就可以远远看到烟花胜景。从‘五一’开始,几乎天天满房。”在渔田七里海度假区附近的大韩庄村,村民秦英边擦拭着客房的窗台边笑着说。她原本在外地靠打零工为生,自从自家整栋小房改成了“秦屿韩舍”小别墅后,生意越做越红火。秦英也为庭院建设和民宿经营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她积极参加秦皇岛市2024年农村实用人才女带头人培训及市级电商及新媒体运营等专项培训,不断拓展自身视野和干事本领,身为一名青年返乡创业者,秦英将乡村建设的广大舞台与自身价值的发挥结合起来,每年当地旅游旺季,累计接待2000余人次,收入10多万元,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并不是个例。随着国际烟花艺术节的持续性举办,以及动物主题多情景酒店的开业,渔田七里海度假区迎来了成规模、可持续的客流高峰。数据显示,园区内核心区1000余间客房在暑期持续满房,周边大、小韩庄和侯里等村落的民宿新增床位超过1000张。更重要的是,这些民宿大多由本地村民自营或合作经营,真正实现了“房东即农户、老板即村民”。
民宿爆发,带动一条产业链就业
民宿火了,不只是房东收益。餐饮、小吃、接驳车、文创、清洁服务、夜间导游……一条完整的“民宿+服务链条”迅速在村落间铺开,带动超过2000名本地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村民从“出海打渔”变成“民宿管家”“手作主理人”“文旅合伙人”,年均增收至少5万元以上。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多个村庄还成立了“民宿合作社”“志愿服务队”,通过采购服务、运营指导、线上推广等手段,推动产业标准化发展。
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返乡创业变成现实。90后村民周悦,大学毕业后回村投资打造了一家“创意露营主题民宿”,在积极拥抱互联网利用渔田七里海度假区的度假流量基础上,不仅每月盈利超2万元,还带动了本村8位妇女就业。
渔田七里海度假区晚上的烟花表演。渔田七里海度假区供图
夜经济升级:让“冷资源”变“热经济”
乡村民宿的逆袭,背靠的不只是自然资源,更是渔田七里海度假区一整套“点亮夜晚、带活经济”的系统打法。过去的度假区还是荒地滩涂,时而渔火点点,用老一辈话说“留不住自己的年轻人,更别说让外面年轻人来了”。如今,渔田七里海度假区的建成,更依托国际烟花艺术节为核心引流项目,夜游线路被系统化打造:海岸灯光秀、渔市夜集、沉浸式沙滩演艺、动物主题互动表演,一步一景,夜夜有内容。年轻人跟着产业回来了,游客也来了,更不再是“一晚即走”,而是“连住三天”,住进民宿、逛夜市、听渔歌、看演出,一整套消费链条被充分撬动。数据显示,渔田七里海度假区今年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行业均值0.8天提升至2.1天,人均消费相比行业平均翻了三番,夜间经济消费占比突破了60%。
度假区附近小韩庄俯瞰图。朱文斌摄
政策扶持,民宿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民宿经济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新区管委会在政策支持、市场监管等方面积极介入,协助村集体进行协调管理。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政策重点支持,打造示范村落。建立“一站式办证窗口”,简化审批流程。协调三方旅游平台,重点解决服务问题。政府的积极介入,不仅保护了原生态渔村风貌,也提升了民宿服务的专业性与游客的满意度。
烟火,点亮的不只是夜空,更是乡村的未来。周边民宿的崛起,不只是一次“活动带动”的成功案例,更是民宿经济激活乡村活力的现实样本。渔田七里海度假区烟花升起的不再只是短暂浪漫,而是拉动民宿经济、促进返乡就业、带动多村共富的深层动能,探索出来的是一种更具生命力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由烟火、海风与笑声交织的夜晚里,“渔田”变成了真正的发展“乐田”。(朱文斌)
来源:北戴河新区党群工作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