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智库研究员 燕巧
小城旅游正成为2025年旅游市场的新热点。近日,《2025中国“宝藏小城”旅游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期间发布。报告指出,小城成为真正能承接用户情绪价值与文化表达的“新目的地”,并且2025年中国小城的热度版图正在发生明显“西移”。
另一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据6月底发布的《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5》,2024年我国县域旅游平均接待游客总量为580.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6%,游客转向追求深度体验,Z世代与千禧一代成县域旅游消费主力,呈现出“小而美、精而特”的鲜明特征。县域旅游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报告》显示,2025年小城旅游出现五大核心趋势:从“资源驱动”向“内容驱动”转型,“高原—边疆流量带”集体爆红,非遗、旅拍、康养、研学成“四大消费主轴”,年轻人旅游行为从“看风景”走向“进生活”,Z世代、亲子家庭与银发人群成为消费主力。
中国小城的热度版图正在发生明显“西移”。数据显示,旅游订单同比增幅TOP50城市中,来自西北、边疆与高原地区的县级行政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新疆的阿瓦提、轮台、博湖,青海的贵德、贵南、湟源,宁夏的青铜峡、隆德,甘肃的肃南等地,集体进入旅游热榜。这些曾经“不在主流视野”的城市,正凭借“自然极致+民族文化+沉浸内容”的组合效应迅速走红。2024年新疆95个县域中,90个实现旅游总收入、总人数双增长,占比全国最高。
《报告》将2025年小城旅游用户主力归纳为以下四类:Z世代(00后):内容即行程、参与即旅行,旅拍+非遗成为主驱动力;品质中产(90后):倾向深度游与社交表达,偏好生活感与文化融合;亲子家庭:研学成为假期刚需,小城课程设计决定“回头率”;银发客群(50/60后):康养旅行由“节假日”转向“生活化”,热衷沉浸型服务与中医调理。小城旅游的消费结构正在从“休闲型”转向“场景型+表达型+复购型”组合,真正构建起“长期文旅消费模型”。
在过去的“资源主导型”旅游逻辑中,小城市往往因缺乏顶级景点或设施而被边缘化。《报告》显示,如今“内容力”才是决定小城出圈与否的关键要素。《报告》提出,未来小城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景区多少”,而在于能否建立文化叙事线索(讲得出),构建可沉浸场景(玩得深),支持内容创作链条(拍得出),承接用户长期价值(愿再来)。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陈瑶在发布《报告》时表示,2025年“小城热”持续升温,根本的驱动力是中国旅游格局发生了深层变化。旅游正在从“景点经济”迈入“场景经济”时代,这一变化背后反映的是旅游从“看风景”向“过生活”、从“资源驱动”向“体验驱动”的转型。过去,小城出圈靠机遇、靠流量,但现在很多小城不是靠短暂的流量红利,而是靠内容、靠文化,能够把握住长期的、结构性的市场机会。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