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隆昌
文 猛
在巴蜀大地上有一条著名的成渝古道,连接着成都和重庆,隆昌是成渝古道上一个著名的驿站——隆桥驿。明代隆庆元年隆桥驿“以站(驿站)置县,以道(驿道)兴城”置县隆昌,寄托着这片土地上人们“兴隆昌盛”的美好愿景。在没有公路和铁路的漫长岁月,要走向成都、重庆、叙府(今宜宾)、泸州、自贡,甚至更远的昆明、南宁,必须得走过隆昌这方驿站。
成渝古道(图源:四川文旅厅)
隆昌成为中国石牌坊之乡除了区位优势,还有资源优势。隆昌盛产青石,古隆昌有“精致石头城”之称。隆昌用石头取名的乡镇和村很多,石燕桥镇、石碾镇、响石镇……
走进今天的隆昌,几十家青石加工厂、几百个青石匠把地上的青石雕刻加工成石狮、石龙、石凤、石匾、石虎、石象、石猪和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让曾在大地上矗立的牌坊成为“行走”的“牌坊”,点“石”成“金”,走向全世界,发了“石石在在”的“石财”。
我是晚上去的南关和北关石牌坊群。隆昌人告诉我,在明、清期间,隆昌大地上的各类牌坊近70座,现在保留下来的还有17座。天上是高远的星空,地上是一字排开的高耸的牌坊。“民之父母”“世上难逢”“政成化洽”“政在养民”“乐善好施”“升平人瑞”“民悦无疆”“灵承楚蜀”“功勒金石”……仰读牌坊上的大字,在星空下和牌坊上的一个个名字对话,心中思绪万千。
隆昌牌坊(图源:四川日报)
隆昌有山,山不高,有陶土则名。隆昌和出产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荣昌安陶”的安陶小镇相隔一座山,这座山叫鸦屿山,鸦屿山上有挖不尽的陶土。
从隆昌市区出发,沿着国道348线向石燕桥镇行进,沿路看到很多一人多高的陶缸,整齐地排列在公路两边、村庄空地上,阳光照射下,闪烁着诱人的陶光,大有沙场点兵的气势,蔚为壮观。
“前山矿子后山炭,中间岩泥做窑罐”,这是流传在石燕桥镇的民间谚语。隆昌土陶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达到鼎盛,距今已有约2000年历史。
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罗清心 摄,图源:四川日报)
如果说相邻的荣昌陶是艺术陶,隆昌陶则是生活陶。隆昌主要生产能装一吨酒的“吨缸”和泡菜坛,隆昌人骄傲地说,全国很多名酒厂都使用隆昌送去的酒缸。当我们品尝各种美酒的时候,那里面一定有来自鸦屿山的陶土香。
重庆荣昌普陀村和四川隆昌三合村隔着一道田埂,鸡犬相闻。村里的田都整体流转了,交给专业的公司耕种,村里人不用再到外面去打工,就在村里公司打工拿工资,成为家乡的农民工。村里办起了农家乐、农家咖啡屋、乡情展览馆,田园生活让城里人生出向往,很多城里人周末来到三合村、普陀村,一脚踏两省市,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秋日的阳光下,一方方稻田稻谷金黄,铺天盖地,白墙黑瓦的乡村别墅在一方方稻田中散落,屋檐下挂满一挂挂金黄的玉米、火红的高粱,这是乡村最饱满的季节。如果说乡村是一篇美丽的篇章,不知白墙黑瓦是“金句”,还是丰收的稻田是“金句”?
家家屋顶炊烟开始升起来,村里广播按时响起,播放的是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四川日报》2025年7月18日第12版
作者:文 猛
配图:方志四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