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古为化外之地,与中原联系不甚紧密,仅有商贾通过蜀身毒道等与中原、中亚及南亚次大陆进行贸易往来。中原进入云南的最早通道叫“滇黔古道”,战国末期楚国大将庒蹻率军开凿了一条从沅水出发,穿过贵州,最终到达云南的小道,后来滇国与中原失去联系,这条小道也就荒废了;秦朝时期,开凿“五尺道”,这条道路从四川西南部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最终到达云南北部,经过汉朝的拓宽和唐朝的修整,这条道路被称为“清溪道”,它从成都出发,途经汉源、西昌,进入云南后,再经会理、元谋、武定,最终抵达昆明,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要进出云南仍然十分困难;1291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云南和贵州之间开凿一条官道,即普安道,普安道从云南昆明出发,经过曲靖,到达贵州的普安、贵阳等地,然后在偏桥(今贵州施秉)与镇远之间,转而利用水路,顺着沅江,一直到达洞庭湖。后来,随着中原王朝加强对云南的统治,内地与云南的联系更加紧密,至明王朝,进出云南已开辟出十大古驿道,现略举如下:

昆明贵阳道:又称“通京大道”,由昆明经滇阳驿、板桥驿、杨林、易龙所、马龙州、曲靖、白水驿、平彝(今富源)入贵州境,经亦资孔至普安,经安顺至贵阳。此道元代加修后,成为云南至北京的主道。明代照旧,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入滇三路》曰:“自湖广、常德府入贵州镇远府以达云南之曲靖府,是为中路,则今日通行之道也。”元朝征麓川、平缅、车里,明初傅友德、蓝玉、沐英征梁王,平定云南,皆由此道并通往滇西、滇南各地。云南通京大道是省内最繁忙的驿道,由中央到地方的信使往来、商贾贸易、土司朝贡、举人进京赶考等都得走这条道,每天行人川流不息,马帮络绎不绝。

乌撒(今威宁)道:由昆明经曲靖、沾益、宣威、倘塘、可渡、箐头铺至乌撒。此道也是元代大加开修的出省通道。自乌撒经瓦店、赫章、毕节等地可达四川纳溪。明朝时期,该驿道成为重要的军事路线。另外,昆明至贵阳后,可北向经播州(今遵义)、綦江至重庆,全程543公里,共需15日。杨慎《滇程记》云:“由重庆三驿至綦江,綦江七驿至播州,播州六驿至贵州,乃武侯(诸葛亮)遣李恢、关索分道南征,逐北盘江,马忠抚定牂牁,实由此路进。其地有马忠、关索岭,今为间道焉。”昆明至贵阳后,也有驿道通桂林,计12日程,并由此可转至广东北部和湖南南部。

罗平道:由昆明经宜良、陆凉、师宗、罗平、江底至贵州黄草坝(今兴义)计10日程,380余公里。由黄草坝北可至贵阳,南可达广西。滇桂道:由昆明经汤池、宜良、路南、弥勒、竹园、江边、邱北、广南、富州、归朝、泗亭、剥隘至广西百色。经田州,则有水路和陆路通达南宁,并可南面出海,北至湖南常德。以上两道,始自南宋时期的大理马市交易,明清时期,罗平道与滇桂道是运输铜及食盐的主要路线,成为当时非常有名的驿道。

东川乌蒙(昭通)道:由昆明经嵩明、寻甸、东川、乌蒙东北上至四川筠连;水路可西通金沙江,东走长江,北上岷江,陆路可至宜宾转达四川各地。此驿道的北部,秦汉时期就已开通,但由于道路狭险,商旅多视为畏途,行人不多。到了清代,这条驿道成为滇铜运京的重要路线。

昆明建昌(今西昌)道:这条道路是云南、四川之间最古老的驿道。杨慎《滇程记》有:“中州达镇有三路:自邛、雅、建昌、会川,渡金沙江入姚安、白崖,曰古路,秦常頞略通五尺道,汉武侯南征乃大辟焉(今蜀碉门有大相公岭桐槽驿,有小相公岭,皆因武侯而得名,姚安有诸葛亮营,白崖旧名昆弥,蜀汉军次白崖川,斩雍闿,遂渡澜沧入永昌。永昌城外七里有村名曰旧汉,其人言语、衣服皆类蜀人,盖征南留居者也)。唐时叫姚嶲路(《唐书》高宗上元中,南诏犯边,杀李知古,姚嶲路绝。姚,姚州,嶲,越嶲也)。”明代时,由云南府至建昌还有三条道:昆明——富民——武定——马鞍山——元谋——黄瓜园——渡金沙江至姜驿——凤山营——会川(今四川会理)——阿庸(德昌)——建昌;昆明——宾川——北胜(今永胜、华坪一带)——浪维(宁蒗)——四川盐井卫(今盐源)——建昌;昆明——安宁——禄丰——楚雄——镇南(今南华)——姚安——大姚——鱼闸渡(今鱼鲊)——德昌——建昌。

昆明河口道:由昆明至河口有多条线路可选择,或经宜良、路南、弥勒、竹园,或经呈贡、江川、通海、建水,或经澄江、盘溪、开远,或经玉溪、峨山、通海、曲溪、建水,或经峨山、扬武、宝秀、石屏、建水,上述各道均可到达蒙自,然后经蛮耗至河口,进而通往越南。该驿道是二十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发现的可从越南沿红河进入云南内地的首条通道。

昆明车里(今景洪)道:由昆明经新兴(今玉溪)、元江、普洱至车里。这是云南西南行的重要驿道,并且由此西南行至今缅甸景栋,西行至今缅甸曼德勒转达仰光,至今泰国清迈南下至曼谷;南行则可以到达今老挝、越南等国。大理车里道:由大理经蒙化(今巍山)、景东、镇沅,南行至普洱,再南行至车里,在普洱与昆明车里道会合。这条驿道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探险家进入云南的最早通道。

大理腾冲道:大理腾冲道是一条古老的驿道,由昆明到大理,然后西行入永昌(今保山),在永昌分为若干支线,或经蒲缥、腾冲、南甸(今梁河),沿大盈江至缅甸;或由保山经龙陵、麓川(今瑞丽)出境至缅甸各地。这条驿道是云南西部通往境外的重要线路,元代曾沿此道设立站赤,明朝政府进一步拓展此道,在永昌府内设有6个驿站,22个铺舍,并将永昌与永平之间的霁虹桥修建成大型的铁索桥,为滇西对外交通、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该条驿道是二十世纪初,英殖民主义者进入云南的最早通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