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临水远眺,也喜欢登高遥望。
山间的空气,远比城市里清澈干净,能洗去焦虑、郁闷、不安。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总想,总要开车去看看山,望望水,尤其是心里有事的时候。
这次的目的地是,宜阳锦屏镇的寿安山、寿安阁,旅伴是多年的老友。
说来,2021年就去过寿安山、寿安阁,四年来,陆续又去了三四次。
可就是看不完,望不尽。
沿滨河南路往西开,车窗摇下半截,风裹着麦熟前的青草味直往车里钻。
行至创业大道,路两边杨树叶子绿得发亮。
拐上幸福路,远远便望见寿安山的轮廓,山尖上的五层楼阁,金灿灿的,稳稳地立在葱郁的山色里。
山路窄窄弯弯、曲曲折折,不敢开快。
后面有车着急,一路鸣笛超车而过。
好在车不多,很快到了寿安阁下的停车场。
5 月的太阳很毒,晒得皮肤发烫。
180 级青石台阶,走起来正好。
寿安阁不催你,也不让你等太久。
往上走时,树林里窜出几只灰雀,扑棱棱扇动翅膀,带落几片树叶,叽叽喳喳飞向远方。
不经意间,寿安阁就出现在眼前。
这楼阁身姿巍峨,明三暗五的格局,多层飞檐凌空翘起。
琉璃瓦色泽明丽,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彩绘梁枋蓝绿相间,格外好看。
顶层匾额 "寿安阁" 三字,笔力苍劲。
下层大门有副对联,上联是 "锦屏形胜二百里宜业宜居",下联是 "洛水荡漾三千载长寿长安",中间匾额 "寿安福昌",满是对人间福祉的祈愿。
底层周围的月台,大约有200平方米。
阁前右侧有块石碑,上面刻着宜阳学者乔文博的《寿安阁记》。
从碑文得知,隋朝仁寿四年,隋文帝把当时的宜阳郡分成三个县,西部叫福昌县,南部叫兴泰县,东部就是寿安县,这个建置一直延续到宋代。
寿安山上原来有座禅宗寺院,里面有三通古碑,是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时立的,寿安阁就是在这古刹旧址上修建的。
登顶的乐趣,只有站在高处才能体会。
站在寿安阁的月台上,西边的锦屏山像幅淡墨山水画,影影绰绰藏在云雾里;
北边的洛河闪着银光,弯弯曲曲穿过县城,高楼、村庄、工厂沿着河岸铺展开,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
最显眼的是山坳里的大风车,叶片呼呼转动,刀刃似的影子扫过地面,把太阳能板反射的光都割成了碎片。
回程路上,风卷着漫山绿色灌进车里,吹得汗湿的后背凉飕飕的。
老友突然说:"下回,咱再来!"
第一次来寿安阁,也是和这位老友,那是四年前的事了。
四年过去,山没变,阁没变,我们好像也没变。
可仔细想想,似乎什么都变了。
瞄了眼后视镜里越来越小的寿安阁,我应了声:"好!"
有些地方像枚图钉,去一次,就被按进记忆立,再拔不出来。
寿安阁不是用来征服的,它像位寡言的老友,每次见面都递来不同的故事。
或许秋风咋起,风车叶片又转过千百遭,我们还会摇下车窗,让裹着麦香的风灌满车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