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埃及旅游,一天之内被骗8次是种什么体验?
去逛金字塔,骑骆驼出发前砍好的价格是200埃镑,最后却要给800埃镑,不然你在半路就被赶下来。
好不容易出了金字塔,路上遇到热心小哥帮忙带路,转头便向你索要小费。
更离谱的是,当你站在开罗路边,有人路过帮你整理了一下头巾,你以为对方很好心,又被要走了200埃镑。
去埃及旅游,原想着的是要在金字塔、狮身人面、尼罗河、美丽的撒哈拉沙漠等地打卡拍照。
没想到的是,最后却变成了一场大型“埃及受骗记”。
在2024年,去埃及旅游的人有1570万人次,中国游客占到了8.6%,2025年预计中国游客将达到48万人次。
那么多人在埃及受骗,为何年轻人出国旅游还是首选埃及?
说起埃及旅游的火热程度,看各大平台的相关数据,就能窥见它的热度。
在某音的“埃及”话题之下,播放量超98.9亿次。在某书的同一话题之下,有9.7亿次的浏览量和很高的讨论度。
而“埃及避雷”“埃及受骗记”等热门笔记,更是隐隐成为“流量密码”。
有博主在视频平台分享,她和朋友到了埃及后,原想着出发前明码标价,总不能上当受骗,或者有其他意外。
但在博主的第二段行程,埃及司机要求加价到2200埃镑。
博主态度强硬地拒绝后,司机拿着1500埃镑,将他们放到了半路,独留博主和朋友,在埃及近40度的高温天里又气又凌乱。
你以为埃及的骗术,只有这些?
有博主在埃及乘坐马车,说好的50分钟50埃镑。
中途车夫大哥把他带到了好几处售卖香料、工艺品的店铺,博主坚决不买任何东西,车夫大哥的脸越变越黑。
就在50分钟的观光快要结束时,车夫大哥下车去买了两杯果汁,最终,除了马车的费用,博主还被强卖了2杯果汁40埃镑。
实际上去埃及旅游,临时加价,给马、骆驼要一份小费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
各种层出不穷的“骗术”,看得人哭笑不得。
在埃及的任何景点,小到一瓶矿泉水,大到景区门票,没有一个埃及人是诚实的,你如果不砍价,就等着“被宰”;
你打车行驶时,会忽然遇见有人上车,声称知道更近的路线,你需要言辞强硬地赶他下车;
连在埃及酒店里,你都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不然回去一对账,肉疼的一定是自己的钱包。
你眼里看到的是美景,在埃及人眼里,你就是行走的“提款机”。
很多人远赴异国他乡旅游,为的是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
可一趟旅行中,如果需要不停地带上自己的“脑子”,甚至比上班还“心累”,又是什么吸引着年轻人去埃及旅游的?
首先,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旅游资源那是相当的丰富。
另外,它的中东异域风情,独有的特色小商品、莎草纸画、手作小物件等,更是能轻易抓住年轻人的心。
更令人心动的是,落地只要25美金,就可以快速入境,让出国游变成了一项很容易的事情。
如果仅仅是这些条件,对大批踏上埃及的游客来说,还不够有吸引力,毕竟风景独好的,不只有埃及。
实际上,埃及最吸引人的一点,绝对是:当地物价便宜。
和在欧美国家旅游,花费几万打底,甚至吃个饭都要花费上千块相比,埃及让很多年轻人,打开了汇率的另一种心动模式。
目前,1人民币可兑换6.92埃镑。所以,在埃及的大街小巷里穿梭,你会被埃及便宜的物价所折服。
有博主打车去目的地,行程30多公里,最后支付的费用,相当于是每公里1元人民币。
另外,埃及超低的物价还表现在,想要足不出户远眺大海,海景房大概只需要150元人民币。
想要体验潜海、体验热气球,体验在埃及短期内学会一项技能,都只需花费很低的费用。
有博主在埃及玩了3个月,包含往返机票,花费只有1.8万元。
吃喝玩乐花费低,住宿费用不高,可以尝试各种运动和技能,极致的旅行性价比,解释了埃及游火热的所有原因。
为何埃及人对游客如此不友好?很多人认为“穷”是“原罪”。
其实,对于埃及来说,穷是事实,但又不完全是。
首先,埃及是热带气候,这让埃及在农业上想要自产自足变得很难,所以,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大量进口小麦等成为不争的事实。
其次,埃及的工业体系薄弱,无法依靠工业养活大量人口。
农业、工业都无法带动当地人就业,旅游相关的服务业,自然就成了埃及人民赖以谋生的经济来源。
所以,在埃及服务业占了整个GDP的近半。
可即便旅游业能给埃及300万人口提供就业,但旅游业极大的不稳定性,淡旺季游客的多寡,都让埃及人民的生活“吃了上顿没下顿”。
再加上近几年,疫情、中东局势不稳定等因素,常常造成航班停飞,粮食进口被迫中断等问题。
这就让埃及人民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热”。
而到了2024年,埃及的通胀率高达35.7%,这也使得月薪在540-1000人民币左右的埃及人,生活更加难以为继。
雪上加霜的是,从2022年到2025年,1美元最高可兑换近50埃镑。
埃镑越来越不值钱,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这也让埃及的部分酒店,只敢收美元,或者英镑等货币。
求生的道路都是“困难模式”,埃及当地人只能抱着“能赚一笔是一笔”的心态,用并不光明的手段,活成了游戏里只管“诈骗”的NPC。
甚至埃及街头的小孩,在看到外国游客时,都会成群结队地尾随,他们高喊着“One dollar ,one dollar”。
一边是生活的困窘,一边是对游客“更新迭代的骗术”,埃及相关部门虽然也曾发布公告,会加大后续在旅游业上的整改。
层出不穷的“骗术”和监管之间,是生活的艰难,亦是文明跌落后的“暗淡无光”。
当国内的“网红城市”不断翻新,国外的“网红国家”也在不断出圈。
只是,埃及作为曾经的中东“大哥”,如今只能靠旅游业的“火热”在全球刷“存在感”。隔着千年的时光回望,不仅逊色了很多,甚至有几分日暮西山的苍凉。
但不管怎么说,埃及的旅游名片上,不应该只印着“骗术”。
让人文和风景,留住游客匆匆的脚步,让游客愿意看见当地人的真诚和温度,让游客愿意深度领略埃及的千年文化。
也许,才是这波“恶名”和性价比齐飞的“网红经济”,正确的打开方式。
那么,在埃及你是否曾上当受骗,说说你的故事。
-END-
参考资料:
1.卡思数据丨第一批去埃及旅游的年轻人,已经被骗八百回了
2.Klook客路旅行丨人在埃及,刚刚被骗。只要小费给得够,你甚至可以躺进法老的石棺
3.环球情报员丨埃及曾是阿拉伯世界的大哥,为何跌下神坛,沦为阿拉伯二流国家
4.Pai和ni的花园丨金字塔下全员恶人,在开罗,我看了割裂的埃及
作者:袖枕青禾
编辑:柳叶叨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