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德刚
花堤街是武汉最悠久的街道之一,位于武昌江边平湖门和彭刘杨路之间,蛇山黄鹤楼脚下,东靠平湖门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南临紫阳路和武汉造船厂,东边是大成路。
"花堤"就是开满花儿的堤岸。宋代杨万里曾有诗道:“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这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春的律动;“晴明风日两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一个雨后的大晴天,日头光灿灿的,微风清爽爽的,地面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里的水却涨满河槽溪水滚滚,滔滔淌过碧绿的原野奔向远处,夹岸丛生着茂密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
武昌花堤街
我记忆中的花堤街和文明路是兄弟两个,大哥花堤街总带着小弟文明路,穿过武汉生物制品所和矶头,以及黑黄相间的江滩泥土平湖门,长年注视着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货船,江面夏宽东窄,一年四季东逝的长江水。我的母校是45中,操场旁边有个小湖,围湖而居是武汉音乐学院和武汉第三制药厂,“文革”中改的,以前叫“久安”制药厂,由于三家都不管,小湖成年脏西西的,大家都不理它。同学大多住在花堤街和文明路,他们都是彭刘杨路小学和民办小学升上来的。花堤街西向有武汉生物制品所和其家宿区、武昌区按扣厂、武汉第二机床厂家属区,东向有花堤街派出所,等等,我经常到花堤街和文明路去玩,对这对兄弟很有感情。花堤街是一条居民街,公房很少,都是些私房,三层楼以上的很少。
我有个要好的同学住在花堤街头,我从小就是这个同学家的常客,与别人交换“文革”纪念章,就是他把我带出来的,交换时还被真不真假不假的便衣警察捉到过一次,后来交换规范起来就好些。花堤街是条又长又直的一条街,路是沙石水泥的混凝土,大约有1500米长,宽的位置约8米,主要是生物制品所百米围墙,其它都是约6米宽。同学们大多住在中部,班上大致有20多人。那时男女生之间不讲话,初中才慢慢地讲起来,有个男同学的隔壁和街坊都是同班女同学,竞都象不认识一样。有一次我们几个玩得较好的在生物所同学家聚了一餐,吃了一些动物肉,喝了一点甜酒,大家很高兴。初中毕业有的同学当了“八大员”,主要是服务机构的营业员,我到住在花堤街中部偏巷里一个同学家去玩过,他已在武昌区蔬菜公司当了一名司机,心情很好,他家很大,是带院子的独居私房。
文明路东临彭刘扬路,西交花堤街,除了有几家学校、工厂、商店外,其它都是居民区,约有500米长,上10米宽,所以它是花堤街的弟弟,都是居民老小区。文明路固定的学校企业商店,有市45中、第三制药厂、45中旁边是一家商店、转弯朝东有一家公办幼儿园,武汉音乐学院的围墙和省实验小学的后门,都在文明路上。文明路上除了满布和花堤街一样的私房外,还有几处俏皮些的公房。商店对面是一栋省厅局级的宿舍,转弯处有一栋姿色好些的楼房,这个楼房斜对街是省林业厅的一栋别墅楼,与它花堤街哥哥一样有些弯弯曲曲的小街小巷。
七十年代中期,我在四十五中读高中,那天下晚自习后,同学建议一起到“彭作”餐馆去宵夜,尝尝新推出的水饺。时值三九隆冬,从武昌文明路南端的学校到餐馆,一路上都是白雪覆盖,北风吹来,脸上像针刺一样。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宵夜,同学说“彭作”水饺的事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想到心里就热乎乎的,十五分钟的步行路,好像走了蛮长时间……
朝日的阳光照着花堤街和文明路,兄弟俩个信心满满,这多年来它们生活很幸福,它们的心情就象那长江水滾滚不息向着东流!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民国武昌江边望汉阳龟山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编辑:力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