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委宣传部主办,香港商报承办的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总编辑看贺州”主题采访活动成功举办,包括香港经济导报、澳门商报、深圳晚报等在内的8家媒体代表走进贺州,聚焦当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的独特优势,先后探访西溪森林温泉度假邨、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姚古镇、供港蔬菜基地、荷塘老寨等景区景点,聚焦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古镇保护、“供港链条”等方面,深入了解贺州文旅产业发展情况。
区位优势是贺州的“先天禀赋”:贵广高铁、广贺高速等交通干线织就网络,香港西九龙至重庆西高速动车经停贺州,让深圳2小时、香港2.5小时直达成为现实,“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的地理红利持续释放: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贺州接待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占比超六成;今年一季度,入境过夜香港游客同比激增108.36%。
温泉+生态
文旅融合激活东融势能
从顺德自驾两个多小时,就能泡上富含锶、氡等多种微量元素的温泉。“品类多,环境舒适,空气清新。”李女士一家三口专程从顺德驱车过来体验温泉,道出了贺州温泉文旅的吸引力。
▲西溪森林温泉。
在八步区南乡镇,西溪森林温泉度假邨的地热资源正源源不断转化为产业动能——全年入住率超90%,其中85%客源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5%。
不止于“泡”,更在于“融”。度假邨运营总经理罗体聪介绍,通过开通高铁站接驳巴士、规划总投资50亿元的生态度假区扩建项目,西溪森林温泉正朝着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迈进。
南乡镇党委书记梁维志表示,温泉产业带动了南乡镇的发展与就业,未来将继续加大对温泉生态产业的扶持与政策,以西溪温泉为龙头,统筹良怀村至大塘村规划招商,持续壮大产业集群。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瀑布。
生态优势与温泉资源叠加,让姑婆山旅游度假区成为贺州温泉产业的另一张“王牌”。“这里真的很不错,值得多次体验。”来自香港的范女士对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美景赞不绝口。这座森林覆盖率达99.75%,空气中负氧离子高达15万个/立方厘米,年均气温18.2°的“华南天然氧吧”,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集森林休闲、生态观光、康养度假、户外拓展、郊野游乐、研学旅行于一体。“景区年接待游客约45.7万人次,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占比30%至40%。”贺州市姑婆山景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孟辉介绍道。
通过“森林避暑+温泉康养”业态创新,贺州创新在公交站免费体验温泉,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同时将废弃矿山打造成度假游览区;矿坑变足球场,让旅游从“观光打卡”向“休闲度假”转型,持续擦亮“温泉康养地 灵韵姑婆山”品牌。
菜篮子直供
小蔬菜“闯出”大市场
在贺州农投供港蔬菜基地里,大片秋葵进入了成熟收割期。村民冒着酷暑采摘,随即被送往车间筛选、分拣。“新鲜采摘的秋葵需在冷库预冷12个小时后,再通过专用冷链车发往至香港。”贺州农投正地公司董事长刘乐介绍道。
时值三伏,户外浑汗如雨,冷库里的村民身着羽绒服,有序地给秋葵切根、装袋、过秤、包装。“现在秋葵日出产量高峰期可达10万吨。” 刘乐表示,公司购买了10台双牌车,实现了本地封关、报关后可立即将蔬菜运出。“当天采摘,当天抵港,确保蔬菜新鲜口感。”刘乐说。
“弯的没品相,高于15公分不符合采摘标准也不能要。”有村民现场教记者们如何挑选保留供港秋葵,严苛的标准确保了蔬菜的品质。
“贺州已累计建成菜篮子生产基地101个,累计认定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27个。”贺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胥宇建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全年贺州直通直销港澳地区的蔬菜产量为1157吨,而今年上半年,产量就已高达812吨。“接下来,贺州还将加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的认定,加快建设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市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古村新韵
文化传承筑牢乡愁根基
“坐久不知红日到,闲来偏笑白云忙。”黄姚古镇见龙祠的楹联,道尽古村的悠闲。2016年,来自广州的黄炎忠将400年清代古宅改造成龙麟台全景酒店,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黄姚古镇。
依山而建的龙麟台为“步步高升”格局,秉持“以旧修旧”理念,黄炎忠保留百年历史建筑风格基础上,打造出惬意的住宿环境以及全景观景台,使龙麟台成为古镇最高观景台之一。登高望远,古镇风貌尽收眼底。“1.5小时就能切换双城生活。我已在古镇已近10年,还是很喜欢这里。”黄炎忠表示。
▲黄姚古镇。
为保护古镇建筑和历史文化,2017年,贺州施行《贺州市黄姚古镇保护条例》,明确古镇规划、保护、利用、管理等方面内容,为古镇景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目前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古镇开展‘感恩广东’主题活动,对肇庆、清远等地游客实行免票及五折优惠政策。”黄姚古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市场运营部经理秦彩艳表示,古镇还将升级文旅产业产品,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为助力贺州加快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提供黄姚智慧,贡献黄姚力量。
黄姚古镇是贺州推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的缩影。
目前贺州市已有3个历史街区,2个历史文化名镇,9个历史文化名村。
位于贺州钟山县公安镇的荷塘老寨,曾于2015年入列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村。在“专家团队包村打造”模式引领下,钟山县引入桂邻里团队,打造匠人部落、荷塘阅舍等网红打卡点和慢生活体验区,以“来者皆亲、居者皆邻”的理念,传递慢生活,提高荷塘村知名度。
“这里可称为‘青年养老院’。”桂邻里团队负责人覃卓表示,在荷塘老寨,年轻人“摆烂”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并非传统视角下的不作为不上进。1999年出生的小魏最初因散心无意间来到了荷塘老寨,没想到这儿舒适生活一下击中了她的心灵。
不知不觉,小魏已在荷塘老寨生活了两年多了。在经营咖啡馆之余,以画画、做手工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这里邻里氛围浓厚,大家一起玩、一起吃饭,感觉很美好。”小魏说在荷塘老寨的生活很舒适,“很想一直待下去。”
像小魏这样扎根的“新村民”,在荷塘老寨有十余名。不少本地村民也陆续返乡开办农家乐、民宿,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钟山县充分链接社会资源,让传统村落重新焕发新生。荷塘老寨的经验,也为贺州85个传统村落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样板。目前,贺州已为85个传统村落编制保护规划,浓浓的“乡愁”开始有了具象的承载。
处于新时代东融“大考”的战略机遇期的贺州,如今正全力跑出“加速度”——以交通互联互通织密时空纽带,以产业融合激活协同动能,以古村保护与文化传承厚植“共富乡愁”。在与粤港澳大湾区同频共振的同时,为区域协同发展书写更具温度的发展新篇。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春燕 文/图(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编辑 胡洁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