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绍兴 26年(1156)七月理学大师朱熹——朱子曾至 潮州 ,潮阳当地的郑南升偕揭阳郭叔云负笈从之,潜心研读格致合一要旨,得其精髓,受到朱熹的称赞。郑南升每有疑问请教于朱熹,都会都得到他的详细讲解。郑南升之学强调躬身实践工夫,也推重《礼》教。据嘉靖《 潮州 府志》记载,朱熹曾这样说:“文振近来看文字较细,须用提摄起惺惺,不要昏晦。才昏晦时,少间事来,一齐被私意牵引得去。须用认取自家身与心卓然在目前,为得主宰,则事物之来,区处得当。” 郑南升逝后葬于南山蔗子潭,其整理的朱子语录100多条为《晦庵语录》一书行世。
郑南升学成回梓,邑人侍讲郑开先于潮阳棉城西门内侧为其建了馆舍,号孔安堂,作为讲学之用。宋宝佑年间(1253—1258),郑开先之子郑慈珍为夔州正堂兼军州知事,其继承父志,将孔安堂扩建成三厅二天井配两廊及左右龙 虎门 ,加阳埕照壁,称郑氏礼房祠,仍作讲学之所。
明洪武年间,因垒建城墙,孔安堂进行修建,正德年间作乡校址。 清康 熙八年(1669)因斥界内迁,原井都神山系郑氏始祖祠被毁,族人将郑氏始祖至四世祖木主神位移至邑城孔安堂内奉祀,并改称为孔安堂青 龙门 郑氏祖祠。民国初,孔安堂被征用作为校舍。2004年,孔安堂物归原主,并于是年开 始兴 工重修。2005年,孔安堂被 汕头 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孔安堂重光。
祠堂大门在西边,孔安堂占地面积为二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八百四十平方米,土木结构。内分二进二天井一拜亭,大门开面为五间亭坊式,结构别致,门匾曰:“郑氏宗祠”。祠内铁地木构架及石结构,完好地保留着宋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中厅四根铁地木立柱,在当今属一木难求的珍稀木材,堪称镇堂之宝。
祠前照壁台基,石雕纹饰精巧古朴。前后厅砱石每条长达12米,宽0.8米,厚0.5米,与宋大峰祖师造 和平 桥(现位于 和平镇 新和 村)的桥石类同,为 潮汕 民间建筑所罕见。
后厅正堂堂匾曰:“孔安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