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
7.8公里的“古都之脊”纵贯北京老城南北
穿越700多年历史文脉
正阳门箭楼京燕焕新生
钟鼓楼暮鼓晨钟聆新声
天坛中和韶乐听古今
先农坛一亩三分识五谷
景山紫禁之巅望中轴
7月27日起,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
北京交通广播推出系列报道“焕活中轴”
带您走进焕发蓬勃新活力的北京中轴线
第三期 天坛中和韶乐听古今
新技术、新场景赓续中轴文脉
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皇家祭天建筑群,也是百姓休闲游览的公园、北京最热门的景点,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年来,“双重”世界遗产天坛,用壮美有序的建筑群、庄重平和的中和韶乐,也用科技赋能遗产保护、文旅融合新场景,赓续中轴文脉,阐释中和之美,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文明之窗与鲜活载体。
下午4点多,天坛公园里游人如织,26岁的中国女孩儿齐贾诗凡带着她的德国朋友们来到天坛公园,两位德国友人还专门换上了格格装、阿哥装,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在红墙碧瓦间,他们与同样来园游玩的中国“格格”们合影留念,镜头里,是不同的肤色,同样的笑脸。
齐贾诗凡说:“他们已经去了一部分的中轴线了,今天来天坛玩,帮他们做了一些妆造拍一点照片,我也想说带着外国朋友们一起到我们的中轴线好好走一走,感受一下我们的北京文化,包括刚刚过来的车上,我也有跟他们讲一些,包括天坛是做什么的,一些传统文化我也想让他们了解。”
德国游客与中国游客合影交流/记者拍摄
这是德国游客莫莉慈第三次来中国玩了,说起北京中轴线上其他的景点,他不住地表示都想去看看。“很好,我觉得很漂亮,是比较重要的中国文化地址,已经去过故宫、天安门了。”
游客们也可以使用公园的AI旅拍自助拍照机,借助合成技术轻松换上各种古装造型,拍出“景美人少”的古装大片。公园里几乎人手一支的祈年殿造型文创冰激凌不仅为游客带来清凉,更成为了打卡拍照的重要道具。
游客使用天坛公园AI旅拍机/记者拍摄
中外游客排队购买天坛公园甜品/记者拍摄
祈年殿造型雪糕成为游客拍照打卡道具/记者拍摄
天坛公园宣传科科长吕玉欣介绍,花了很多心思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中轴线申遗成功之后,天坛是第一家推出了中轴线文创冰箱贴,此后又推出了流沙冰箱贴,今年的冰箱贴是可以闻到香味的,还把天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和韶乐的乐器做成了盲盒,把祈年殿的造型和我们的传统花卉月季花融合在一起,推出了花语冰激凌,福饮、福宴文创消费空间入选了北京网红打卡地榜单。
游客在文创空间选购/记者拍摄
中和韶乐乐器盲盒/记者拍摄
游客选购北京中轴线冰箱贴/记者拍摄
600多岁的北京网红打卡地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位于北京老城外城东南部,北京中轴线东侧,与先农坛在位置与规划格局上呈东西对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皇家祭天建筑群,内坛与外坛以“回”字形呈现,寓意着“天圆地方”。
天坛公园副园长刘勇介绍,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天坛成为“双重”世界遗产,公园通过科技赋能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我们既是中轴线上的遗产(点位),1998年我们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对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我们有着非常重的责任,比如说现在通常所用到的建筑的3D扫描,把整个全景每一个细微末节都能扫下来,包括一些倾斜摄影等等。我们对古建的这些基础数据进行了采集,包括使用一些科技的手段进行遗产建筑本体的监测,都是日常遗产保护和管理的非常重要的数据基础。”
天坛神乐署/记者拍摄
霍燚(右)和同事吹奏埙篪/记者拍摄
霍燚演奏笙/记者拍摄
中和韶乐乐器/记者拍摄
作为北京中轴线皇家祭祀礼仪的重要组成,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被认为是与北京中轴线遗产价值高度相关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天坛不断创新中和韶乐保护传承、交流互鉴。
天坛公园神乐署凝禧殿里乐声悠扬,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副主任霍燚身着古代宫廷服饰与另一位乐师用埙、篪练习合奏,这也是中和韶乐中最常用的两种乐器。中和韶乐讲究庄重、和谐、正统,演奏乐器要求“八音具备”,即金、石、丝、竹、土、木、匏、革8种材料制成的乐器,包括编钟、编磬、笙、琴和瑟等16种乐器。演奏时一章之始击柷三声,后以金类乐器镈钟宣声,石类特磬收韵,章末刮奏伏虎状敔以为终,条理清晰,有始有终。
霍燚介绍,中和韶乐与北京中轴线所传递的“中和”思想一脉相承。“中和韶乐就是中正平和,尽善又尽美的音乐,是明清时期国家用于祭祀、朝会、宴享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专用礼仪性音乐,跟中轴线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中轴线上的几个遗产点,比如说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都属于坛庙,还有故宫、景山,都会使用到中和韶乐,可以说中轴线上的礼乐之声就是中和韶乐。”
霍燚说,为了让中和韶乐“活起来”,公园开展了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数字资源采集,目前,已完成明清时期464首中和韶乐的音频录制,并借助4K技术录制部分曲目演出过程。他们还结合传统节日举办线上线下非遗展示活动,一年来线上直播20~30次,播放量破千万次,并创新推出“中和韶乐”行进式展演,让游客零距离感受宫廷乐魅力。
霍燚说,在这一年里,中轴线的影响力更高了,对于中和韶乐的认知也随之增多,我们也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外出去演出,进行文化的传播,比如今年4月份的时候,就去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的开幕式演出,7月份去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在中国原声民歌节上演出。目前神乐署正在重新布展,不久的将来将会对外开放,展出八音乐器,演出的视频等,之后公众来到这里可以亲手摸一摸互动的乐器,体验一下中和韶乐的美。
今年,中和韶乐还与维也纳交响乐团进行交流互动,向世界传播雅乐之音。天坛公园宣传科科长吕玉欣说,天坛还将不断探索新的文物保护的模式,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构建更加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遗产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同时也将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走出去,请进来”,把我们的文化传播得更广,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轴线的文化,天坛的文化。
记者 朱艳婷 编辑 孙媛 主编 程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