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网事
炎炎夏日,图书馆、博物馆成为了好去处,市民在这里既能享受清凉舒适的环境,又能畅游知识的海洋,纳凉、充电两不误。近郊游、乡村游受到市民、游客青睐,主打避暑、度假的景区、民宿迎来客流高峰。此外,我市免费开放的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方便户外劳动者和市民就近纳凉,享受清凉一夏。
今夏不服“暑” 清爽有“凉”策
安阳融媒记者 李杉 王嘉晨
花式纳凉
“清凉港湾”里笑声多
盛夏时节,热浪滚滚,高温天气持续“炙烤”安阳。今年,市国动办继续免费开放两个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为户外劳动者和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一方阴凉。
今年开放的两个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分别是地一大道和丹枫园。地一大道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面积较大,分布在商场3个不同区域,分别是负一层7区1046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区域,负一层5区80平方米的免费自习室和负二层5区1200平方米的公共餐饮区。
7月13日,在地一大道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记者看到,除了休闲座椅外,这里还提供饮用水、应急医疗箱以及国防动员普法宣传、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技能知识的相关书籍、报刊。正值周末,许多市民在这里阅读、聊天。“这里就像‘天然空调’,吹的是自然风,舒适、凉爽。”市民陈翠花说,地一大道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很干净、很清凉,她经常到这里逛街、乘凉,感到舒服、惬意。在自习室,市银鹭小学三年级学生姬铭昊正在写暑假作业:“外面太热了,妈妈早晨带我来这里看书、写作业,凉快又方便。”

市民在商业综合体消费(安阳融媒记者 李杉 摄)
随着暑期消费旺季来临,今年,地一大道商场引入主题街区和脱口秀表演,在满足市民群众避暑纳凉需求的同时,“纳凉经济”也随之火起来。“看一场脱口秀表演,过清凉一夏,笑声不断,这个暑假太酷了!”大学生李言说。
丹枫园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面积近4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人,2018年至今一直免费对外开放。“我们把广场餐饮区全部改造为避暑纳凉点,配备有46套桌椅,日常温度在25℃左右。开放时间为早9点半到晚9点半。”丹枫园购物广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不仅是群众避暑的好去处,更成为集教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据市国动办工作人员介绍,为充分发挥人民防空资源的服务民生功能,按照省国动办要求,我市继续做好利用人防工程设置便民服务点及避暑纳凉点工作,自6月至9月人防工程免费向市民开放,进一步优化服务内容,配备所需物品物资和安全设施,确保可用、管用、好用,更好服务群众。
“人防工程的三大职能为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开放人防工程纳凉,就是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清凉的公共避暑空间,将‘平战结合’的国防设施转化为惠及民生的‘清凉港湾’。”市国动办相关负责人说,将按照“以用促管”的思路,进一步盘活人防工程这一宝贵资源,持续开展人防工程避暑纳凉服务,实现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助力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读书看展
特色活动为假日添彩
7月10日8时左右,气温正缓缓升高。此时,市图书馆上座率比天气还要火热——距离当日开馆不到一个小时,放眼望去,已经座无虚席。

市民在市图书馆学习(安阳融媒记者 郭有明 摄)
“今天我比往日晚来了半小时,我常坐的靠窗有插座的座位已经有人了,明天还得早点来。”备考的李冉是市图书馆的常客,她说自己在家里学习容易“躺平”,会控制不住偷懒玩手机,图书馆环境好,氛围好,有浸润书香的凉风和丰富多样的资料,是理想的夏日学习好去处。“在这里既可以消暑纳凉,又不耽误充电学习,一举两得。”李冉说。她的周围,随处可见写暑假作业的学生、备战各种考试的年轻人,以及热爱阅读的其他市民群众。
据了解,7月12日至8月31日期间(每周一闭馆),市图书馆一楼大厅7:30至20:00开放,二楼、三楼、四楼自修区7:30至20:00开放,外环廊6:30至22:00开放,书库8:30至18:30开放,尽量为市民打造随时可来、随时可读的学习空间。“暑期是图书馆的人流高峰期。为此,我们延长了开放时间,扩充了自修区域,并策划了一系列暑期阅读活动,为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

学生参观殷墟博物馆(安阳融媒记者 郭有明 摄)
随着气温升高,“文化纳凉”成为不少市民的新选择。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走进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等文化场馆,在消暑纳凉的同时,享受文化大餐。作为我国唯一以文字为主题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也是市民群众避暑的好去处。
据悉,中国文字博物馆暑假期间将持续展出《墨痕千年——丝路文字的交融与共生展》(徽文馆二楼)、《经典经世 正字正心——开成石经拓片展》(宣文馆三楼南厅)、《四堂奖萃·典藏新辉——历届优秀获奖作品展》(宣文馆三楼西厅)、《剑指春秋——汤阴出土吴王剑展》(宣文馆三楼)、《尺素寸心 片牍情深——中国古代简帛书信文化展》(徽文馆二楼)、《绰约风姿——甲骨文里的女性世界展》(宣文馆一楼)等特色展览,丰富群众参观游览体验,满足参观游览需求。

市文体中心“文化惠民”活动现场(安阳融媒记者 王嘉晨 摄)
此外,市文体中心大剧院和音乐厅也准备了剧目丰富、场次密集的演出活动,并坚持“文化惠民”的原则,推出了惠民票价及学生票等购票政策,以便更多市民享受到高质量的艺术表演。上海宝冶安阳市文体中心项目运营负责人荣前表示:“结合市民需求,今夏,我们还将举办由省木偶剧团带来的大型木偶剧《爱丽丝漫游奇境》、安阳本地歌手李晋的民谣音乐会、由杨丽萍执导的现代舞剧《春之祭》、开心麻花演艺的话剧《飞谎腾达》,覆盖不同年龄层的艺术偏好。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让更多市民能走进剧场,近距离感受艺术魅力,在凉爽的场馆里度过一个既舒适又充实的夏天。”
旅游避暑
绿水青山间享清凉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太行大峡谷内的游客却不觉炎热,脚下是蜿蜒迂回的小溪,迎面是飞泻而下的瀑布,山风吹过,树叶翻涌千层翠浪,鸟唱蝉鸣,宛转悠扬。凉意几许,快意几许。
“太行大峡谷风景区没有40℃的高温热浪,只有22℃的清澈凉爽,林木葱茏、溪流潺潺,夹杂着草香的空气,微凉的山风,让人完全忘记酷暑、忘记炎热。”外省游客牛星星说,这个周末,她将和家人一起,在太行山大峡谷风景区享受清凉与安逸。
在高温热浪一波一波冲击之下,人们开始寻找避暑的目的地。我市部分景区凭借有山、有水、有树荫的自然风光激活了“清凉”这一稀缺资源,成为最适合避暑的胜地。

太行大峡谷景区成为避暑好去处(安阳融媒记者 王嘉晨 摄)
“虽然避暑游的选择日趋多元化,但‘上山’和‘玩水’这样的传统项目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太行大峡谷风景区有山有水有游玩项目,所以客流量有明显的增长,每逢周末就会有一个客流高峰。”太行山大峡谷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应对暑期人流,提升游客体验,景区围绕丰富产品供给、推出暖心服务、强化安全保障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并针对中考和高考学生、老年人等群体推出优惠政策。
盛夏骄阳似火,热浪持续席卷。树荫下漫步乘凉、溪水中漂流嬉戏、农庄里享受美食……除了太行大峡谷风景区、林州市万泉湖风景区等迎来大批游客外,不少市民也会选择周末去周边乡村吃农家菜、住农家院,欣赏乡村美景、感受田园清凉,乡村避暑游也火爆起来。
“这几年农村变化很大,大家可以在露营地烧烤,听虫鸣、数星星,还可以钓鱼、漂流,项目丰富。在惬意的时光中消夏,感觉确实不错。”市民李女士表示。她计划下周带孩子去汤阴县汤河国家湿地公园附近的农家乐,亲近山水、体验民俗。
“来村里避暑纳凉的游客越来越多,附近的农家乐生意都不错,周末,我们家上座率在80%以上。土鹅蛋、手工酱菜等农产品销售火爆,直接带动村民增收。”殷都区伦掌镇一家农家乐老板告诉记者,来农家乐的游客大多是家族游,男女老少在附近乡村游览后,中午在农家乐品尝农家风味。
网友有话
文化特色折射城市之美
网友“田田一笑很倾城”: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选择“文化纳凉”,一方面是城市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的生动体现,另一方面彰显了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成果。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等文化场所的完善与普及,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文化空间。同时,文化场所无差别接纳每一位寻求清凉与知识的市民,也体现了城市的包容与开放。
丰富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网友“带着奶咖出发”:避暑游是夏季旅游市场的重点。避暑游坐拥老人、学生、教师等游客基础,以及亲子家庭等多元群体,市场需求广泛且持续旺盛,为地方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应积极挖掘自身资源特色,细化市场定位,构建消费场景,不断丰富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人防工程变纳凉点体现民生温度
网友“夏天的冰美式”:纳凉,是群众的普遍需求,是必须重视的民生问题。人防工程向市民免费开放,为居民提供乘凉好去处,无疑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送去了一份浸润心田的清凉。这一人性化的举措,既盘活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又方便了大家避暑,体现出民生温度。
(来源:安阳融媒《安阳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