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近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2024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评选结果,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乡村旅游1号公路(黎平段)凭借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成功入选。
这条全长34.89公里的精品旅游线路,由S504皮林至地坪公路与X8KC下香洞至堂安公路衔接而成,蜿蜒穿过苍翠的梯田,掠过鳞次栉比的吊脚楼,犹如一条银链串联起7个特色村寨,途经皮林村时,侗族大歌的悠扬旋律随风飘来;行至堂安侗寨,千年梯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抵达肇兴千户侗寨,夜幕下的鼓楼灯火璀璨如星河。
这条公路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文化纽带,实现了“公路+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感受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沿线乡村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停车场停满了车,路边也停满了。”黔东南州黎平县皮林村党支部副书记吴万良说,皮林村在乡村1号公路边是规模近2000亩的田坝集中连片,多年来,群众种植油菜作物,每到春天,大批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盛夏的皮林村的坝区里是绿意盎然的稻田,稻田间是为了方便游客修建的步道、秋千和打卡立柱,来自从江的龙女士和朋友通过乡村1号公路去堂安侗寨路上看到了这片坝区,忍不住停下来拍照打卡,“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真的很漂亮!没想到沿途风景这么好。”
正在田间拍照的龙女士和朋友
肇兴镇皮林村距肇兴侗寨14公里,距黎平县城55公里,作为肇兴侗族风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皮林村不仅有保存完好的侗族文化,还保存有天然的溶洞群和“过化摩崖”石刻。
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黎靖参将邓子龙奉命前往云南担任永昌卫参将,平定缅甸入侵。行前前往六洞地区巡视,在皮林石帽山上,题“过化”二字,意指“所过之处,民皆向化”。每字1.5米见方,阴刻,直行楷书,千米之外清晰可辨。
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成为皮林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
皮林村。刘青 摄
宽阔的乡村旅游1号公路(黎平段)让游客到皮林村更加方便,作为其中一个驿站点,皮林驿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靛染为主题,让游客在进入驿站休息时也能体验侗族文化。
如今,走进皮林村,餐馆、民宿都有所增加,“旅游做起来了,大家也跟着发展起来了。”
一条路,联通的不仅是游客与村寨,更联通着皮林村凤柚与大湾区的超市。
皮林村的凤柚林。
往皮林村坝区后的山上望去,上千亩行列整齐的柚子树布满山坡,树上挂满了正在生长的凤柚,“这个柚子原产地在江西,我们带过来试种以后,发现口感和品质更好。”2019年,贵州省凤柚庄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继红就带着老家的凤柚来到皮林村种植。
“我们一来就进行土地开荒、道路硬化,当地还为我们修建了三公里的产业路。”杨继红说,乡村旅游1号公路修建了以后,庄园还开放了面向游客的采摘业务,“我们还开展了林下养鹅,目前已经养了4000只鹅。”
到皮林村这几年,杨继红的凤柚林产量越来越高、也从单一的农业产业向农旅融合发展。
正在生长的凤柚。
杨继红说,如今,千亩凤柚林在今年秋天将迎来丰收,“今年预计可能有四五十万斤的产量,我们通过技术优化、土地改良,今年凤柚品质会提升很多,价格肯定能卖更好,现在村子门口的路宽了,运输车辆也方便进出了。”他指着庄园门口广州市农业农村局、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共同授予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牌子说,这是他在皮林村发展的见证与收获。
从江西带来的凤柚苗,如今已在侗乡扎下了深根,柚子茶、柚皮糖等加工品应运而生。这条路,让皮林村凤柚走出了大山,也让侗寨的歌声传向了远方。
油菜花开时,游客到皮林村拍照打卡。黄庆松 摄
路通了,日子就活了。如今漫步皮林村,特色民宿的木质招牌在微风中轻晃,农家乐的炊烟袅袅升起,春日的油菜花海与秋日的柚林交替装点着皮林村,侗族大歌的悠扬旋律与游客的欢笑声在驿站交织,皮林村的故事,顺着这条公路,流向远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周梓颜 李明栩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