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因常年雨水充沛而得名“雨城”。这座位于川藏线318国道旁的城市,不仅是进藏游客休整的驿站,更藏着一座小众而原生态的宝藏——上里古镇。它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却在烟雨朦胧中保留着千年的韵味,成为318沿途最温润的惊喜。
## 雨雾中的抵达:318旁的静谧驿站 上里古镇距离雅安市区约30公里,驾车沿省道行驶一小时便能抵达。沿途青山连绵,雨雾时常缠绕在山间,车窗外的竹林在风中摇曳,空气里弥漫着湿润的草木清香。抵达古镇入口,一块简单的指示牌引导车辆进入停车场,10元的停车费明码标价,没有景区常见的繁琐收费,透着一股实在的质朴。
大多数走318国道进藏的游客,会选择在雅安停留休整,而上里古镇往往成为他们的意外发现。不同于城市的匆忙,这里的时光仿佛被拉长。我们到访时恰逢细雨绵绵,古镇入口没有检票口,也没有叫卖的摊贩,只有几位撑着油纸伞的老人坐在石阶上闲聊,看见游客经过,便微笑着点头示意,像招呼邻里般自然。
“这里不收门票,随便逛。”一位卖当地特产的阿姨笑着说。穿过入口的牌坊,古镇的轮廓在雨雾中渐显,临河的吊脚楼依山而建,木质的楼板有些歪斜,却透着倔强的生命力,仿佛在河边守望了千年,看尽了往来的行人和流淌的河水。
## 石板路上的时光:古桥、老屋与烟雨 走进古镇,脚下的石板路立刻吸引了注意。这些青石板被岁月和行人的脚步磨得光滑,却也留着深浅不一的坑洼,雨后有些湿润,踩上去偶尔打滑,每一步都像踩在时光的印记上。石板路蜿蜒向前,连接着古镇的街巷,两旁是清一色的木质老房子,深褐色的木板墙有些斑驳脱落,露出内里的纹理,像老人脸上的皱纹,藏着故事。
老屋的窗户雕着精致的图案,鱼虫花鸟栩栩如生,虽然部分木雕因风雨侵蚀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出当年工匠的巧思。屋檐下挂着红灯笼,雨天里灯笼被打湿,红色显得格外温润,雨水顺着瓦檐滴落,在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滴答声与远处的流水声交织,格外清宁。
古镇的灵魂,当属横跨小河的二仙桥。这座石桥是古镇的地标,高高的石拱如弯月般架在河上,桥身爬满了青苔,桥头的石栏杆上雕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八仙过海的飘逸、哪吒闹海的灵动,雕刻虽历经风雨有些磨损,却依然能感受到线条的流畅。站在桥上,看河水潺潺流过河床的鹅卵石,清澈得像玻璃,能清晰看见水底的沙石和偶尔游过的小鱼。细雨落在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两岸的房屋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走进了水墨画里的仙境。
沿着河边的步道漫步,能看见居民在自家门口洗衣洗菜,木槌敲打衣物的声音清脆响亮。有老人坐在屋檐下编竹篮,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竹条间,竹篾的清香混着雨水的湿润,格外舒服。偶尔有孩童拿着油纸伞跑过,笑声在巷子里回荡,给静谧的古镇添了几分生气。
## 木韵天成:金丝楠与乌木的低调奢华 上里古镇的惊喜,藏在街边的木艺店里。不同于其他古镇常见的旅游纪念品,这里的店铺多陈列着金丝楠木和乌木制成的器具,从桌椅、摆件到小巧的手串,每一件都透着温润的光泽。
走进一家木艺店,光线透过木窗洒在器物上,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惊艳——金丝楠木制成的桌面在光线下泛着淡淡的金光,仔细看去,木材的纹理间仿佛藏着无数条金丝,随着角度变化闪烁,像把阳光的碎片嵌入了木头里。店主是位中年大叔,见我们好奇,便笑着介绍:“这是本地的老料,金丝楠木生长慢,质地硬,还带着淡淡的香味,放久了也不容易变形。”
乌木的展示区同样令人驻足。这些在地下埋藏千年的木材,颜色深沉,有的呈墨黑,有的带些褐色纹理,表面光滑细腻,摸上去温润如玉。大叔拿起一个乌木笔筒,“你闻闻,有股自然的清香,驱虫还安神。”凑近一闻,果然有淡淡的木质香气,不浓烈,却让人静心。
最让人暖心的是店主的态度。他们见游客只是观赏,也没有丝毫不耐烦,反而主动讲解木材的特性和工艺。“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看看也是缘分。”一位店主说。离开时,其中一位店主从柜台下拿出几个小小的乌木边角料,分给我们每人一块,“带着玩吧,留个纪念,这木头放久了香味还在。”如今,那块乌木还被小心地放在床头柜上,偶尔拿起闻闻,淡淡的清香仿佛能把人带回那个烟雨朦胧的古镇。
## 舌尖上的“雅安三绝”:雅鱼的鲜嫩馈赠 古镇的美食,绕不开“雅安三绝”之一的雅鱼。这种生长在青衣江雅安段的鱼类,只在水质极净的高原冷水中存活,肉质鲜嫩细腻,从古至今都是贡品,与“雅女”“雅雨”并称,成为雅安的代名词。
在古镇临河的一家小馆里,我们点了一份清蒸雅鱼。老板是位本地大姐,她从鱼缸里捞出一条鲜活的雅鱼,“这鱼娇贵得很,离了咱们这儿的水就活不成,今天刚从江里捞的,保证鲜。”不一会儿,鱼端上桌,清蒸的做法保留了原汁原味,鱼肉洁白细腻,用筷子轻轻一夹就分成小块,蘸上少许姜丝和酱油,入口即化,鲜美的滋味在舌尖蔓延,没有丝毫腥味。
“以前这鱼只有当官的才能吃上,现在咱们老百姓也能尝鲜了。”大姐笑着说。除了雅鱼,古镇的小吃也透着家常的美味:现烤的玉米饼外脆里软,带着玉米的香甜;手工凉粉淋上红油和蒜泥,酸辣开胃;还有用本地茶叶泡的茶,茶汤清澈,带着淡淡的回甘,配着小吃,在细雨天里喝上一口,浑身都暖和。
小馆的窗户正对着二仙桥,吃着鱼,看着窗外的雨雾和石桥,听着河水流动的声音,时光仿佛慢了下来。邻桌的几位老人喝着酒,聊着家常,偶尔抬头看看桥上来往的游客,脸上带着平和的笑意。
离开古镇时,雨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石板路上,反射出细碎的光。吊脚楼的木板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二仙桥的影子倒映在河面上,随着水波轻轻晃动。手里握着那块乌木边角料,鼻尖似乎还能闻到金丝楠木的清香,耳边回荡着雨滴落的声音和河水的潺潺声。上里古镇就像一位低调的老者,在雨雾中守着自己的故事,你来或不来,它都在那里,用千年的时光和温润的木韵,等待每一个懂得欣赏的人。
|
内容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合作伙伴及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站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邮箱:88@88.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