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南中轴线上,凉水河的波光与野生动物园的兽鸣交织,这里没有“钢筋水泥征服自然”的傲慢,只有“让河流呼吸、让动物自由”的谦卑。人与自然共生的家园,是滨水生态的静谧诗意,是野性生命的蓬勃活力。城市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勾勒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画卷。“发现北京之美·听中轴新声”系列融媒体报道第四期——《南中轴的“绿色动脉”,人与自然的“共生剧场”》
尹先生在凉水河畔高歌/记者拍摄
上午九点,暑热还未袭来,在南四环的榴香森林公园,尹先生坐在凉水河畔的纳凉亭放声高歌。这里是位于南中轴辐射范围的凉水河石榴庄段,谈起这儿的变化,尹先生有说不完的话。
尹先生:原来这是一条臭水沟,是个排污渠,非常恶臭。这么多年经过几次改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这里有水、有体育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篮球场。老年人晚上都来跳交际舞、找个地方唱唱歌,吹吹萨克斯。受惠的是我们离得近的(居民),确实便利多了。你看到夜里这地方灯光闪烁,影射的这个河、各个场馆相当的好。首都就该有首都的功能,首都就是让人们向往的地儿。
水清岸绿的凉水河/记者拍摄
凉水河,这条自隋代流淌至今的千年河道曾是金中都护城河,2025年5月,凉水河石榴庄段完成升级改造,昔日的“城市边缘”河道蜕变为南中轴生态廊道的亮点工程。凉水河运营负责人彭焱姝说:
彭焱姝:石榴庄公园是被光彩路、榴乡路和宋庄路物理切分成了南北6个片区,同时我们也根据全年龄、全时段,老百姓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把南区的三块切分成了南一林雨动能区,为老百姓提供丰富的体育运动的体验。南二片区是儿童友好型的,它有儿童乐园,同时也有林下露营区以及林中剧场。南三片区我们做的是水雾森林滨水的空间,它同时也是一个蓄滞洪区,我们把修蓄滞洪区的土方在旁边做了森林露台,它就是一个天然的演出舞台,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在这里举办各式各样大小的活动。在给老百姓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的同时,又能带动文旅的消费。
凉水河·榴香公园/记者拍摄
凉水河石榴庄段曾因城市化扩张沦为工业与生活污水的“收纳渠”,水质恶化、河道硬化,两岸杂草丛生。随着“点靓凉水河”工程启动,分段治理逐步展开。通过退岸拓宽河道、增设蓄洪区,石榴庄段此次改造将河道行洪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标准。凉水河运营负责人彭焱姝介绍,改造后河道两岸还形成了四季可观的群落景观,盛夏缤纷花开,秋季果实累累。
彭焱姝:经过市里的多次治理,现在恢复了水生态。在水生态治理的基础之上,让治理成果惠及民生,让老百姓都能享受到蓝绿交织的清水界面。撒的草籽和花籽都是混合的,在特定的区域它会有花径,也有这种纯草的区域,还有四时有花的这种杂生的花花草草。
市民在河边遛弯儿/记者拍摄
如今,以“榴香公园”为核心的滨水空间,凭借野趣与人文交融的“自然范儿”,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新地标。“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让苍鹭、白骨顶鸡等17种生物重返水域。
市民:有四五种水鸟,什么野鸭、白鹳,还有白头鸡。这边还有芦苇,水鸟都在那里边栖息产卵,孵小雏鸟,出来以后领着一串一串的小野鸭子,一串十几只。
孩子在滑板公园玩耍/记者拍摄
刚建成不久的滑板公园吸引了一众滑板爱好者跃跃欲试。穿戴好护具,不过10岁的孩子也在这一展身手,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市民:环境挺好的,骑车8分多钟就到了,玩的感觉也挺好的。
市民:南城这种场地就这一个,晚上滑得特别好的人很多,更热闹。什么小轮车呀、轮滑之类的都有。
市民悠闲吹奏/记者拍摄
沿亲水步道漫步,河道两侧“榴香森林”郁郁苍苍,耳边也隐约传来悠扬的乐声。住在附近的关女士坐在休闲长椅上,看着外孙女在一旁嬉戏玩耍,一把蒲扇扇来阵阵花香。
关女士: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能玩,在桥上我们也能呆着,河边也可以溜,多好!特美!
凉水河南岸宠物乐园/记者拍摄
凉水河石榴庄段改造的“自然复兴”唱响了生态与人文的交响曲,营造出人与自然的“共生剧场”。在这里,人们不再是自然的旁观者,而是生态网络的参与者。现在的河水会唱歌,树影会跳舞,这才是城市该有的样子。
彭焱姝:这个公园上午就是唱野生KTV的,市民拿着音响过来,然后晚上呢带小朋友的比较多,周末年轻人会比较多一点。
北京野生动物园/记者拍摄
而一座城市算不算宜居,不仅要人快活,动物朋友也“说了算”。延中轴线继续向南,在距市中心约40公里的大兴区榆垡镇,万亩森林之中坐落着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洲——北京野生动物园。园区占地3600余亩,为游客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北京野生动物园所属公司北京绿野晴川动物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超介绍:
李超:北京野生动物园分为自驾行踪、猛兽天地和和步行游览区三大区域。目前园区生活着来自亚洲、非洲、美洲、澳洲等350余种6000余头(只)的野生动物。
游客和羊驼互动/记者拍摄
盛夏时节,尽管室外闷热,却也挡不住游客的热情。孩子们一入园就兴奋地奔向“奇趣乐园”,小手轻抚羊驼柔软的绒毛,在鹿园一只只小鹿瞪大了双眼,温顺的和大家合影,优雅的长颈鹿贪婪咀嚼着游客递来的“树叶零食”。
小游客:喜欢长颈鹿,山羊出来了,还有鸟。
小游客:卡皮巴拉,它可爱!
游客:像丹顶鹤呀黑鹤呀什么的,都看见了。
游客:鹿也挺好看的,鹿角特漂亮。
游客:这个我是从武汉过来的,这边比武汉那边的动物还是多一点。
近距离与长颈鹿互动/记者拍摄
不少细心的游客发现,在“升级版”猛兽体验区内,传统概念中的“铁门”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隔离门。北京绿野晴川动物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超表示,园区以现代的无屏障全方位立体观赏方式取代了传统笼舍观赏方式,让游客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动物的野性与生机,体验别样的“都市野趣”。
李超:由原来的笼网式变成了现在的散养式,这种转变让小动物在这里活得更加自在,更加贴近自然。我们在猛兽天地每个文化展示区都设计了与其息息相关的文化环境,使游客朋友们既感受到文化符号的隐喻,又能体验到安全距离下的野性震撼。自驾寻踪区是打破笼网界限,游客在自己的车里就能直接进入动物生活的广阔环境中,观察动物更加自然的行为。步行区可以与小动物零距离接触投喂,有水豚、小熊猫、羊驼等。
北京野生动物园猛兽区/来自网络
在猛兽区,游客乘坐观光车穿越“野性天地”,隔着玻璃与慵懒的东北虎四目相对,既紧张又新奇。
游客:熊、猎豹、狮子、白虎,我最喜欢猎豹,因为猎豹跑得很快。
小游客:我喜欢斑鬣狗,身上有很多黑色斑点。
游客:我们这次是从南线过来的,转了一整圈。我觉得这边的特色就是可以更近距离的接触动物,尤其那边的猛兽区可以去喂熊、喂老虎。他运气很好,我们那辆车老虎只吃了他投喂的肉串。
孩子们仔细观察小动物/记者拍摄
为了让动物们在这一方天地过得自由惬意,北京野生动物园依托天然优势,林木葱郁、水系纵横,为他们提供了接近野外的栖息环境。这里没有笼子的冰冷,只有生命的温度。
李超:园区是根据季节的不同,每周动态调整不同的饮食。比如说在端午节,我们给小熊猫、水豚准备了水果和玉米粽子。小黑猩猩过生日,我们为它准备了生日蛋糕。我们把这些小动物看成家人,让他们在这儿快乐的成长。
惬意的小熊猫/记者拍摄
动物们呆在这,不光吃得好,还要住得好,关键是要更接近原始居住环境。
李超:比如小熊猫,怎么给小熊猫打造一个舒适和良好的环境呢?第一就是小熊猫本身就比较爱热,它只有是脚掌和舌头有汗腺,那我们这里边给它增加了空调、通风、除湿,监测它每天的生活情况;第二我们提升室外展区的活动环境,增加了一些高大的树木,搭建了一些遮阳板,让它们更好的在这里生活;第三是我们通过饮食调节,在不同的季节给它优化饮食结构;第四个是优化我们的管理,尤其在夏季的时候室外的展示的情况下,我们会缩短展示时间,两批进行轮展,更有利于保证它们的身心健康。
温顺的梅花鹿/记者拍摄
穿梭在原生态自然环境中,看百兽灵动、听禽鸟欢鸣,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在野生动物园不断感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游客:我们去一个城市都会去野生动物园转一转玩一玩,小熊猫是最喜欢的,因为她跟小熊猫互动了。
小游客:我5岁啦,我喜欢卡比巴拉,因为它很可爱。
游客:我们是从武汉来旅行的,看了一个猛兽区还挺震撼的,有老虎啊、狮子呀、还有熊,我小孩很喜欢动物。
优雅的孔雀/记者拍摄
如果说凉水河代表着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那么北京野生动物园则展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二者共同构成了南中轴的“绿色动脉”。从静谧的河岸漫步到野趣盎然的动物互动,“自然范儿”的多元魅力,在南中轴不断展现。
记者/编辑:向南
主编:朱来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