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和村镇有个八特村,曾经也是一个繁华的古镇。据清同治八年《重刻八特镇始初命名之由碑记》记载,八特村的村名是战国时期赵国名臣蔺相如所赐。还有人考证,战国晚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就出生在这里。



八特位于南洺河南岸,在古代是滏口陉通往上党必经之路,是连接洺河两岸的交通要塞。当年,在这座古镇三里长的商贸街上包括钱庄、山货行、当铺、绸缎庄、旅店、药铺、肉铺、饭庄、车马店、杂货铺、粮油店、酒坊、手工行业等100多家店铺,是经济繁荣的贸易重镇。




如今,八特村被弘济桥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此行仓促,只简单走访了北八特村。村内现存申家大院等一大片明清时期的民居,都非常有特色。



至于弘济桥,则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双层石拱桥。桥的下层为单孔拱券式,上层为双孔拱券式。桥面石栏上十四个望柱上精雕细刻着九个狮子、三个绣球、六个和尚、两个平头、二十四条石栏杆、二十四块石枕头。村民称是“九个狮子仨绣球,六个和尚俩平头,廿四条石栏杆,廿四块石枕头”。(冀442,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写于2024年8月21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