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热潮奔涌、产业集群拔节生长、乡村美景串珠成链……走进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这方热土,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勾勒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近年来,区·镇抢抓“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遇,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临空产业为支撑、民生改善为根本,坚定不移走“产业强镇、生态立镇、服务兴镇”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今年7月,2025全国乡镇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揭晓了2025年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名单,还地桥镇榜上有名,居20位,较2024年前进8位,发展势头昂扬向上。


融圈入群
串起一体化新风景
金虹路、春华路等园区主干道,宽阔平整,串起新的风景。
“金虹路全长1.7公里,自通车以来,将产业园区与锦冶线、机场高速二期串联成线,成了本地的起步路、关键路。”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道路的建成通车,不仅缩短了路程,还带动了周边路段的开发,吸引了一家房地产企业和一家光伏发电企业在此落户。

融圈入群,交通先行。近年来,区·镇将构建高效畅达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作为融入武汉都市圈的首要任务。强化服务保障,加快推进机场高速二期(大冶段)、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路(大冶段)、106国道黄石铁山至大冶段改建等大冶市“两纵一横”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青云路、昌盛路等主干道建设,启动春华路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与学府路道路拓宽工程,加快形成“三纵三横”路网骨架,着力打造花湖机场、武汉光谷、武汉新城“30分钟交通圈”。

优越的区位叠加畅达的交通,为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创造了绝佳条件。区·镇积极对接武汉,承载产业转移,吸引了力拓桥梁防撞高新装备制造生产项目、鑫泰和绿色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逐步形成“研发在武汉、制造在临空区,头部在武汉、配套在临空区”的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

产业集聚
挺起临空经济脊梁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4日,走进渤海土壤营养剂和汽车尾气净化液生产项目现场,120米高的生产塔内降下“化肥雪”——这些成品复合肥,通过输送带运往包装车间,由机械臂完成装运。
该项目是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0.8亿元,于2024年5月进场施工,今年3月项目一期正式投产。截至目前,企业产值已达4亿元,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
“渤海生物选择将总部设在我们这里,将进一步激发产业集聚效应。”区·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不仅能将大冶工业生产的硫酸铵等附属产品转化为高价值的绿色产品,更为区域经济注入了强大的金融活力和品牌效应,可带动关联产业快速集聚。

近年来,区·镇立足临空经济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定位,依托毗邻武汉光谷、武汉新城、花湖机场等地的区位优势,吸引了渤海生物、中晟薄膜、楚味园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落户,打造冷链物流园、智造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等五大特色园区,形成了冷链仓储、新能源制造、区域品牌食品加工等产业链。
今年,还地桥镇锚定“全省十强镇、全国两百强”目标,谋划实施重大项目53个,投资184.08亿元,涵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生态修复等领域,着力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链条日益完善,产业集群效应加速显现。上半年,区·镇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7.6亿元,同比增长15%;新增规上企业11家,总数达到117家;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11个,总投资5.6亿元。
农旅融合
绘就绿色发展画卷
上月,2025年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渤海杯”武鄂黄黄垂钓大赛暨第六届梨乡会在三山湖生态园举行。这场“钓鱼大赛+田园诗意+农产品展销”的盛宴,展现了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成果。
三山湖生态园是一处集垂钓竞技、果蔬采摘、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其主打水果翠冠梨种植面积600余亩,果品经省农科院检测,达到“健康产品”标准,成功取得绿色食品证书。
此次活动的举行,是区·镇以“旅游+”思路持续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区·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打造生态文旅品牌,围绕三华生态园、三山湖、花海知音等景点,积极开发生态文化资源,通过举办紫藤花艺术节、梨乡会等活动,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乡村振兴。同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探索综合种养模式,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促双赢。
站上新起点,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