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前年我花了7个假期的时间,徒步旅行了浏阳河及其第一大支流大溪河,到达了浏阳河源头。今年清明节假期,我从大、小溪河交汇处即高坪镇双江村出发,沿小溪河上行,到达株树桥水库管理单位门口。
今年五一劳动节5天假期,我乘车绕过长沙市区水源地株树桥水库库区,继续沿小溪河上行,到达浏阳市张枋镇张枋村石角坝,之后乘车返回长沙市区。
下面分享的是五一假期第三天第一段行程中的所见所闻。
5月3日,小河乡天气晴好,气温30度左右,适宜出行。
一大早,我吃过早餐后,来到红十八军组建地小河革命历史陈列室,里里外外走了一通。
为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小河乡筹资建设了该陈列室,于2021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
陈列室正中“红色沃土”四个大字非常醒目,高悬小河红色地图,以小河弯弯、红色后方、军歌嘹亮、老区新颜四个篇章,介绍了小河乡的历史沿革,集中陈列呈现了小河乡作为红十八军组建地、省区县三级红色政权驻地以及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时期党政、军事、经济、医疗、文化教育坚强后方的光辉革命历史,是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陈列馆大门两侧楹联是这样的:小溪河株树水澄波似练润泽万世皇天后土;英雄柏罗汉松冠盖如云礼赞百代志士仁人。
大门左侧墙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文字显示:湖南省播音员主持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湖南省播音主持研究会,2021年12月。
再往左的窗上悬着一幅书法作品,写的是一副对联:罗汉松旁孝老情浓盈四水;小溪河畔荣贤德厚润千家。
小河乡位于浏阳市城东部,距城区60公里。东部和南部分别与江西省万载县毗邻,北部与张枋镇相连,西部与永和镇接壤。境内小溪众多,纵横交错,浏阳河支流小溪河自东向西流经全境,接纳大小溪涧39条。“小河”因此而得名。
小河乡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文蔚起。小河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围山脚下小溪河两岸,晴耕雨读,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1986年浏阳县进行文物普查,在小河乡境内发现了翁家岭、挂榜山、茅岭等多处龙山至商周时期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小河乡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乡镇,境内居民多为客家人,通行客家话,境内具有鲜明的客家文化特色。外地移民迁入小河之后,多为聚族而居,各占一方土地。“插草为标”。她们多保持着原籍的生活习俗和客家语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小河成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部队的后方保障基地。小河以她宽广的胸怀接纳和孕育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多支部队,三级苏维埃政府和众多的革命机构在这里驻扎,一批批革命先辈在小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小河乡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是苏区和主力红军的重要后方基地,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赣省苏维埃临时政府和浏阳县苏维埃政府都曾经在小河驻扎办公,这里革命遗址遗迹众多,红色资源富集。
毛润之曾多次踏上小河的土地,彭老总、黄公略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在小溪河两岸。
红十八军在这里正式组建,红五军、红十六军、红三军团、红一方面军先后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均得到了小河人民的全力支持。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小河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英雄的小河儿女追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谱写了小河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
当年,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条件十分艰苦、环境十分恶劣,但红六军团不畏艰险、浴血征战,胜利完成了为中央红军长征开辟前进道路的任务。红六军团第十八师诞生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成长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它用坚强不屈、英勇善战塑造了红军军史上“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形象。
在小河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支英雄的部队——红十八军,1933年2月10日,红十八军在小河成立,之后改称为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再后又缩编为五十二团一个团。
红十八师随军团主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十八师虽名为师级架子,实际仅为营级规模。1937年,抗战爆发时,红六军团改编为第八路军一二O师第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红十八师改为该团三营,红十八师番号不再存在。
红十八师四任师长严图阁、徐洪、龙云、张正坤前仆后继,先后为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捐躯。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老区成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在党的领导下,小河人民发扬革命传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小河乡特色产业欣欣向荣,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这个陈列室,让我仿佛穿越到了数十年前,重温了老一辈小河人民的光荣历史,看到了小河乡的巨大变迁,这为我的小溪河徒步旅行增加了新的意义,走到小溪河源头的动力更足了。#徒步旅行##旅行游记##诗和远方##文学创作##浏阳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