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夹软文,不追网红店,只聊值得回味的亲身体验
都说重庆的地图是4D的,还说重庆的特色就是这边你以为在一层,到街边一看其实你在十二层。
深觉总结得到位!
早晨从酒店出去转了一圈,正常的6公里,然后看到手机记录,我“爬了十二层楼梯”
注意看右上角
注意看图上右上角,是刷公交卡的垂直电梯。不想爬楼的游客和本地土著,可以从大路上的一层,下到江边的一层,也是一绝。
这么个运动量,加上闷热潮湿的天气,早晨那碗豌杂面,应该已经是热量平衡了。
怪不得重庆胖子少。
豌豆杂酱面
白象街,本来是个老旧的小区,由于位于江边,加上楼高差大、环境老旧,居然意外成了一个网红景点,从居民楼上贴着的此处是住户禁止喧哗就知道。
这个下图的楼梯,在小红书上是有“某某明星在此打卡”的标签的。反倒是本地居民,早已见惯了游客,依旧在街边乘凉、聊天,怎么说来着?“荣辱不惊”
街边的棒棒以及乘凉的居民
“明星同款楼梯”
这里上到平台,等上几分钟,就能拍到缆车过江。和“轻轨穿洞”一样,就像有人说的,
“旅游就是你离开你看腻了的本地风景,到其他本地居民看腻了的本地风景地来拍照”
看到风景和缆车的楼宇
偶遇路边摊,卖的各种卤肉十分有趣,重点要画一下:“猪拱嘴”
下酒肯定棒!
猪拱嘴,两个鼻孔,非常出彩
其实白象居是近几年才火起来,十几年前,曾专门去了改造前的十八梯,老旧的剃头匠、放香港武打片的录像厅,梯级旁一张布帘遮住的住家,以及彩灯发廊、三张凳子的小面馆……后来改造之后就没去过。
今天再次寻访,但是走到入口,忽然就没了兴趣:
改造后的十八梯
居民改善居住条件,保留风貌,真是一个矛盾中的学问。
想起深圳人评价在深圳东门建造的文和友:
“深圳人花了三十年把城中村改造为繁华都市,文和友花了一年有把城中村建起来了”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