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蹲在景区路边,看着满地乱飞的塑料袋,突然就悟了——这哪是避暑,这是花钱找罪受。
事情得从一个月前说起。那会儿太阳就跟个巨型平底锅似的,把整个城市给架在火上烤。我每天从家里出来,都像从蒸笼里刚蒸完的包子,浑身冒着热气。家里空调和风扇一块儿转,电费单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朋友圈里倒是热闹,别人家的照片一张接一张地刷屏,贵州的山、四川的水,照片里的人穿着长袖,笑得那叫一个灿烂。配文也挺上头,什么“逃离40度”“25度的夏天”,看得我心里直痒痒。
我跟老公一合计,干脆去避个暑吧,顺带带上爸妈,一家人出去透透气。老公也被这高温整怕了,一听就答应了。
选来选去,选了个叫六盘水的地方,据说夏天凉快得跟开了空调似的。我心想,这回可算能过个清爽的夏天了。
计划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我们一家六口,自驾出发。高速堵车、景区门口排队停车,连路边排水沟都被车塞满了。我儿子在后座闹腾,一个劲儿地问“还有多久”,我只能硬着头皮哄。
民宿订的是网上推荐的,结果房间小得转个身都得打招呼,空调嗡嗡响,隔音差得隔壁放个屁都能听出味道来。

白天出门,攻略上说穿长袖,结果中午太阳一出来,热得我后背直冒汗,差点把外套扔了。我爸早上穿了个薄棉袄,中午热得跟蒸包子似的,脱衣服脱得血压都飙了。
景区里人山人海,哪有什么“独揽山水”的感觉,拍照都得等别人挪开脑袋。厕所排队排到半山腰,有人干脆钻树林,回来腿上全是蚊子包。
最坑的还是花钱。门票、交通、吃饭,样样都贵得离谱。水城羊肉粉35一碗,荷叶糯米鸡25一个,景区里一瓶矿泉水6块钱。还有各种隐形收费,坐大巴要钱,停车要钱,连骑个马都200。
我妈一辈子节俭,看到菜单就皱眉,点菜都得掂量半天。我算了一下,每天光开销就得一千五,这哪是度假,这是烧钱。
最倒霉的是我儿子,追着玩了两圈就咳嗽起来,晚上还发烧了。景区医疗点就跟个路边摊似的,医生看一眼说没事,我哪敢信。我爸吃了路边摊,当天晚上就开始拉肚子,最后只能在民宿躺平。

回家那天,我一推开门,空调吹得刚刚好,26度,舒服得我都想落泪。外卖一叫,热乎饭菜就来了,不用排队,不用看脸色,连厕所都不用抢。
我妈现在逢人就说:“8000块,够交多少电费啊!在家吹空调多自在。”
我算是明白了,避暑这事儿,很多时候就是商家画的大饼。那些照片,估计是凌晨五点拍的;那些温度,可能就那两小时准。真要带着老人小孩出门,不光花钱,还受罪。
现在我躺在沙发上,吹着空调,喝着绿豆汤,觉得这才是真·避暑。规律作息、干净饮食、安全环境,比啥“胜地”都靠谱。
这8000块钱买的教训,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以后再热,哪儿也不去,家里最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