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都市快报】
杭州外国语学校两名16岁男生,7月15日凌晨5点多从杭州出发,20多天环绕浙江11个地市骑行,平均每天骑六七个小时,一路共骑行1391公里,前两天刚刚回到杭州。
他们经常在烈日下骑行,也遭遇过暴雨,观赏过每个城市的美景,无一例外地打卡了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等,甚至办了十几张借书卡,还借了几本书带回杭州。
其中一位男生的妈妈晒出了朋友圈——
“7月15日凌晨,两个16岁少年开启‘环游浙江’骑行之旅。20余天,从湖州、嘉兴到绍兴、宁波……自己安排食宿、换胎,起早摸黑,途经浙江11个地级市,终于平安到家,圆满完成孩子们的预定计划。感动于孩子们的敢想敢做,佩服他们的勇气,把impossible变成I’mpossible。有时候,孩子是成人的老师。”
研究了天气预报
担心有台风,决定先走沿海
这两名男生小宋和小陈,都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是同班同学,开学读高二。小宋在朋友圈每天更新一路的见闻,“主要是为了让爸妈放心”。
两人的骑行计划是从两个多月前开启的。最初是小陈的想法,他在规划路线时,被小宋看见了。都是骑行爱好者,两人聊完一拍即合,准备学考结束就出发。
不过,他俩之前出过最远的门,也就是绍兴或临安一日来回,骑行一百多公里。这次耗时这么长,最先要做的是,征得父母的同意。
“我开始是不同意的,主要担心安全,但孩子非常坚决,两位爸爸又非常支持。”小陈的妈妈说。
不过话说回来,小陈和小宋也不是心血来潮,他俩规划了详细的骑行路线,准备在浙江地图上,沿顺时针骑行。之前,两人仔细研究了天气预报,担心浙江每年暑期的台风,所以决定先走沿海城市。主要是走国道,国道走不了,就走省道。
按顺序是:从杭州出发,依次经过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舟山、三门、台州、温州、丽水、金华、衢州,从桐庐回到杭州市区。
两人准备得很充分,与自行车相关的,有前叉包、三角包、后座驮包,护具有护目镜、骑行手套、头盔和袖套等,还有些便携的修车工具,包括扳手、打气筒、内胎、链条油等。补给有水壶、饼干、榨菜、香蕉、充电宝等,还有一些药品、部分生活用品。
粗略一看,几十项物品,条理清晰地透露出两名男生的态度——他们是认真的!
所以,两家人专门拉了个微信群,名叫“环游浙江”,群里就是两名男生,以及各自的父母。出发前约定好,两人到了吃饭和住宿的地方,发个定位。
“孩子在外,我们家长主要是惦记他们有没有按时吃饭,住宿在哪里,烈日下或晚上不要骑车等。还想让他们每顿饭拍张照片来,结果两人都不干,只能作罢。他爸说要准备打狗棒,怕狗追,结果一路上也没遇到。”小陈的妈妈说,那段时间手机24小时不敢关机,生怕半夜接到电话,结果两人都很顺利。
早上8点出发
平均每天骑行六七个小时
7月15日清晨,5点51分,两名男生戴着头盔,在父母的注视下,骑车从拱墅区长乐路出发。
两人说走就走,合影都不拍一张,直接出发了。幸好小宋爸爸手速快,拍下了两人出发的背影。
第一天的计划,从杭州骑到湖州,地图显示78公里,要骑行7小时19分钟。小宋把手机固定在车把上,出发。
准备了这么久,终于出发。小宋说有些激动,一口气骑了20公里,才感觉有点累,靠在路边休息了20分钟左右,再出发。中午找了家路边小店,吃了碗面。在群里发了定位,订好了晚上住宿的宾馆后,继续骑行。
“比较幸运当天是阴天,不算热。”小宋说,下午三四点到了湖州。两人逛了湖州的博物馆,小陈喜欢图书馆,知道杭州也能还书后,还在这里办了借书卡。小宋则在博物馆选了张明信片,写上自家的地址,丢进了邮筒,很有年轻人的仪式感。两人还去太湖边逛了一圈,毕竟骑着自行车,说走就走,很方便。
小宋说:“为了让爸妈放心,我们在地图软件上弄了个群组,骑到哪里,他们能直接看见,省得我们发定位了。”
每晚十一二点睡下,第二天六七点起床,8点已经在路上。通常一两个小时后,就是骄阳似火。中午吃饭加休息约1小时,之后继续上路。有时也会遇到下雨,特别是在舟山,遇到下暴雨,“我们就穿着雨披骑”。
他俩每天平均骑行六七个小时,多的时候,一天骑90公里。
两人一路上爆胎8次
换胎已经成了熟练手
这两位骑行少年,配速时高时低,常规速度是15码以内。遇到超爽的下坡,车速能到40码。
“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习惯了。”第一天还觉得坐垫有些硬的小宋,很快就适应了骑行生活。一路跟着导航骑,路都比较顺,只是偶尔遇到正在施工的路面,十分颠簸。一个不留神,车就爆胎了。从丽水到金华的路上,小宋接连爆胎2次。
“我们都带了备胎,在路边找个平整的地方,20多分钟就换好了。”小宋说前后他一共爆胎5次,小陈爆胎3次。到后面备胎用完了,又去自行车店买了几条,“老板看我买得多,还给我打折了,35元一条。”
爆胎的困难,基本能克服。但置物架上螺丝颠掉了一颗,不仅不平稳,还吱呀吱呀叫,就有点烦人了。他俩找五金店配了螺丝,后来干脆用塑料扎带,更方便。
从嘉兴到绍兴的路有点远,一天骑不到,所以两人又绕回杭州休整了一晚。“骑了几天才知道,回来躺平可太舒服了,一时有个念头想放弃。”小宋说,不过第二天还是坚持爬起来了。
整个旅程里,浙北还算平坦,骑起来很舒服。小宋说,越往南,山越多,特别是台州,上下坡多到怀疑人生。
博物馆、图书馆必去
一路上被很多人点赞,说“了不起”
每到一个地方,总要看看当地的景点,湖州的小莲庄、嘉兴的红船、绍兴的鲁迅故里、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宁波的天一阁、舟山的海边、台州的白云阁……
此外,博物馆、图书馆是必去的,部分城市有地铁的,他俩也会体验一下。小陈印象最深刻的是温州图书馆、嘉兴有轨电车、宁波共享电瓶车和舟山轮渡。
等到两人回杭后,小宋家里已经收到了十张明信片,“只有湖州的寄丢了,可惜”。而小陈则带着十来张借书卡,还揣着几本书回来,这两天正在看,等看完去浙图还书。
两名男生都是16岁,朋友圈的日常更新里,常会抖抖机灵,感觉在他们身上,吃苦也是乐事。小宋在舟山博物馆拍到一排鼓,就在朋友圈说句谐音梗俏皮话:“大家要吃排骨(排鼓)吗?”
在乐清拍到块路牌,上面写着“清北”,他就说:“竟然有个地方叫清北,所以去清北这不简简单单嘛。”
骑累了,对两人来说,吃顿好的,很有必要。有时一碗热腾腾的面,就能让两人充电成功。中午简单吃,晚上稍微“放纵”下,品尝下当地美食。
“最好吃是衢州,糯米灌肠、常州贡面、衢州烤饼、开化气糕、水晶糕等各种小吃,都很美味。”小宋说。
一路上花销如何?
住宿、吃饭、喝水,花了3000多元
一路上花销如何?
小宋算了下,说:“我们每天中午休息时,会订晚上的酒店。平均下来,我俩每人每天80元左右。其次是吃饭的费用,每天100元左右。喝水没想到费用不少,每天20-30元,主要是矿泉水、运动型饮料等。20多天,我一共花了3000多元,和预计的差不多。”
每天都流汗,衣服怎么洗?“嘿嘿,订酒店的时候,我们就选带干衣机的。所以,衣服要么手洗,要么用酒店的洗衣机洗。第二天还不干的话,就塞进塑料袋,带到下一个酒店。”小宋说。
20多天,见到不同的城市风景,也遇到不同的人,对于两名男生来说,都是难忘的记忆。
“我们一路上遇到很多鼓励。去丽水的路上,有个骑摩托车的大哥,看到我们,笑着竖起大拇指。去衢州的路上,有辆汽车停下来,非要塞给我一瓶红牛。在加油站休息时,经常被问行程,也被很多人说‘了不起’,其实我觉得,不算什么。”小宋说。
回到杭州,小陈的妈妈看到儿子黑了,第一时间让他放下行李,称了体重,没有轻。小宋当晚回到家,八九点洗洗睡了,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感觉把一辈子的觉都睡了”。
接下来,暑期还有什么计划?
“补补作业吧,哈哈。”小宋说,出行前一周写完了90%的作业,还有些要背的内容,需要好好背一下,房间也要整理,“这次骑了省内,下次准备出省,去江苏骑一下。”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