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15日报道法国《费加罗报》网站8月13日刊登记者阿德里安·布沙尔撰写的报道,题为《新一代中国游客比起欧洲更倾向于国内深度游》,报道编译如下:
张家界砂岩峰林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每天,悬于天地之间的栈道迎接着来自中国各地的徒步者。在这里,奢侈品手袋让位于登山包,聊天话题从橱窗购物转向了路线与风景。因为中国年轻人正在改变旅行的优先级:取代欧洲首都游的,是沉浸式体验中国自然风光的旅行方式。不再是为了彰显社会地位而购物,现在更重要的是向朋友们讲述自己在山中的徒步旅行经历。龙途国际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游客追求户外探险体验,仅18%仍以购物为旅行目的。个性化定制行程兴起,聚焦手工艺与美食探索。
曾几何时,中国游客的出行总与法国顶级奢侈品购物有关。作为法兰西工艺的展示窗口,巴黎莎玛丽丹百货对后疫情时代中国游客的回归寄予厚望。然而,即便巴黎奥运会期间游客回流,中国游客在法国的消费额较2019年仍骤减。
北京碧山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出境部总监西西·程(音)强调:“疫情之前,中国富裕游客追求的是与购物相关的独家体验,比如包场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香奈儿专卖店,或是在米其林三星餐厅吃晚餐。如今,他们的需求已变得更加多元。”
现在,中国游客最主要的旅行目的地正是自己的国家。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份成为热门之选。这种国内游偏好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据媒体报道,中国政府今年前5个月在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高达1670亿美元。这些投资激活了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张家界、桂林和西藏等地游客络绎不绝。险峻的山峰、古老的村落和当地传统风情,这一切完美契合了中国深度体验游的所有要素。
“户外装备与功能性服饰销量激增,”西西·程注意到,“社交媒体上的徒步与自然探索内容持续走红,无论是市郊步道还是偏远地区的风景。”
这一旅游趋势转变的背后,是重塑中国消费市场的两股核心力量。在经济承压背景下,消费质量优先于数量。鉴于中国上班族年均休假仅10到15天,游客对度假地点和方式的选择愈发精打细算,消费重心也从奢侈品手袋转向酒店住宿与专业装备。
与此同时,新一代消费者正以截然不同的需求重塑市场。龙途国际公司的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30岁以下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选择度假目的地。而正是这些平台催生了新的旅行方式。出生于数字时代的中国年轻人渴望切实了解不同国家及其文化,与他们的父母相比,他们的旅行方式更为深入。他们的父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出境游,这些父辈作为旅游新手专注于核心内容:外国首都和象征地位的消费品。而他们的孩子已经对这些非常熟悉,所以现在寻求的是冒险。(编译/赵可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