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起山洪吞噬露营者的悲剧事件,再次将野外露营的安全问题推至公众视野。7月底河北“北京山谷”项目露营地被山洪淹没,致3人遇难、4人失联。不到一个月,8月16日,内蒙古野外露营人员又遭遇山洪,截至目前已致10人遇难,2人失联。据悉,该露营点并没有人经营。乌拉特后旗委宣传部工作人员8月17日对媒体证实,事发地并非景点,系游客自发野外露营。
近年来,露营经济在中国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露营产业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4年度露营地调研报告》,2024年营地数量较2021年增长超60%。艾媒咨询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到2139.7亿元,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4879.8亿元。然而,在市场规模飞速扩张的同时,公众的风险意识却未能同步提升。许多人把露营当作轻松打卡的休闲方式,只凭社交平台上的攻略就贸然走进山谷、河滩这些地势低洼的地方,一旦遭遇短时强降雨,洪水瞬间涌入,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极短。
此次内蒙古的悲剧令人痛心,据当地透露,目前获救的1人刚刚高考完。本来应该享受轻松的假期,如今却要独自面对如此沉痛的现实。事发地并非正规景区,是游客自发选择的野外地点。这再次提醒我们,户外运动从来不是“随便支个帐篷”那么简单,它需要对地形、水域、天气变化等有基本判断,更需要敬畏自然、尊重规律。夏秋时节的山洪、暴雨,往往毫无预兆,“随意野营”极易演变为险境。
当然,公共管理也应该积极提供安全“护栏”。不少事故地并非正规景区,没有管理方,也缺乏安全提示。一旦发生险情,救援十分被动。相关部门或许可以针对这些潜在的“高风险野营地”,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供紧急联系方式,提示洪水、滑坡等危险。对于有经营者的露营地,更要规范化管理,雨季应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专业的救援设备。
露营经济的发展是一种积极现象,它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也推动了文旅与消费升级。但在露营热潮下,公众也必须意识到,户外不是随意模仿、盲目跟风的低门槛娱乐,而是需要学习和准备的过程。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时,请务必将安全放在首位,让露营的美好,不再以生命作为代价。
看看新闻记者: 周宇倩
编辑: 周宇倩
责编: 谢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