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城
当暮色降临,南阳府衙的飞檐青瓦在霓虹中舒展千年风华。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以夜经济为画笔,在中原大地绘就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璀璨图景。作为省级夜经济集聚区,南阳府衙区域的发展实践不仅为文旅融合提供了鲜活样本,更揭示了新时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深层逻辑——夜经济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延伸,更是文化基因的活态传承与创新演绎,是城市智慧治理的立体呈现。
文化为魂,在历史肌理中植入现代消费基因。府衙夜经济的成功,源于对文化IP的深度挖掘与转化。以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明清府衙建筑为核心,这里将“羊续悬鱼”的廉政典故、剪纸烙画的非遗技艺与土耳其烤肉、汉服剧本杀等新业态交织融合,创造出日均2万人次、节假日10万人次的流量奇迹;500家固定商户与300个流动摊位形成的商业矩阵,将官署文化、商业文化与沉浸式体验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为魂、商业为体”的有机统一。这种空间重构,正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的生动实践。
政策赋能,构建制度支撑体系。夜经济集聚区的脱颖而出,得益于政策与市场的同频共振。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联动,为夜经济注入制度动能。值得注意的是,南阳并未陷入政策依赖“陷阱”。如在文化景区推出的实景演出等项目中,政府更多扮演了“资源整合者”与“平台搭建者”的角色。这种“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组合拳,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催生了市场活力,成功撬动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流量”变“留量”,从烟火气到品质化的升级路径。面对夜晚庞大客流,南阳通过街区改造、商圈建设、引入品牌等,构建“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的复合型空间。科技赋能是另一关键抓手。南阳可以尝试通过“夜市文化节”“非遗手作大赛”等主题活动制造传播爆点,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开展“探店”直播,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留量”。
治理智慧,在繁荣与秩序间寻找平衡点。夜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城市治理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完善交通接驳、公共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仅服务夜经济,更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如设置潮汐停车位、优化公交末班车时间、建立商户信用积分体系,在保障民生需求的同时塑造文明有序的生态。这种“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治理思维,将夜经济从管理挑战转化为治理能力提升的契机,彰显新时代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实践证明,当历史与现代在夜色中交融,城市便拥有了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南阳正以府衙为支点,撬动文旅融合的大杠杆。在这里,每一盏灯火都是文化的注脚,每一次消费都是文明的传承。这座曾诞生“商圣”范蠡的古城,正以夜色为墨,续写“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的新篇章。
编辑:辛灵飒 初审:陈丹丹 终审:王笑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