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甘骨梁风光(一)
摄影/文字 阳光脚步
贺兰山甘骨梁,地处贺兰山南段,海拔3140.1米,属于贺兰山第六高峰
整个甘骨梁区域,形如一艘巨大的帆船,四周翘起,中间凹陷,全部为高山草甸所覆盖
四面几乎全部为悬崖峭壁,上下极其困难,因而平时很少有人攀登和前往
在甘骨梁上,由于少有打扰,生活着一群野牦牛、大批马鹿及大群的岩羊
登顶甘骨梁,环顾四野,视野开阔,蓝天白云,群山长卧,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甘骨梁是贺兰山南端的最高峰,由此继续向东南延伸
群山逐渐没入旷野,与大地化为一体
登高眺望,心神宁和,思绪万千,感慨世界造物之神奇
那些看似简单渺小的山裹,却蕴藏着无限风光和财富
知道的包括煤矿、铁矿、金矿,乃至山嘴沟壁画、千佛洞洞窟,都藏匿在那片群山之中
得益于左旗驴友的帮助,本次从左旗一侧登甘骨梁
不仅登山行程缩短了一半多
还让我们有了从另一个角度欣赏贺兰山风光的机会
清晨,从银川一侧登、看贺兰山,是顺光方向
阳光下,似乎很多东西都一览无余
而从左旗一侧登看贺兰山则正好相反
逆光下,贺兰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山岩的遮蔽下,减少了阳光的直射
即使是陡峭的山崖,也有茂密的林木生长
不论是山巅还是山坳,都孕育着无限生机
一样的贺兰山,仅仅因为光照不同,就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态
登高回望,远处是漠漠黄沙,腾格里沙漠
由雨水长期冲击贺兰山,形成了长长的坡堤
成为贺兰山的基石和屏障,守护着贺兰山
像是一对神兽,镇守天地,守护着贺兰山
当爬上山脊,并不是想象中的石头山峰山尖
山脊的顶部是大片的缓坡,逐渐汇聚于甘骨梁
而这些坡面,由于海拔高,则成为次生林生长的地段
整个山坡上森林茂密,苔藓碧绿
松果、松枝、落叶堆积,形成了厚厚的腐质土层
吸纳雨雾,滋养着林木,守护着贺兰山
每年秋天,贺兰山密林深处的紫蘑菇、松口蘑
那是真正的山珍,人间少有的美味
即将登上甘骨梁环形草甸边缘山脊
在贺兰山,海拔超过三千米基本就不再生长林木
只有这漫山遍野的的灌木、绿草,无限的装点了贺兰山
这个甘骨梁这一段山脊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
山脊四周是峭壁,中间是山坳和大片的草甸
站在西北侧山脊向东南方向山脊看过去
对面山坡上两大片墨色松林,像是甘骨梁的两片心肺
从而使甘骨梁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万年长青
甘骨梁的东北方向,缓缓地向上翘起
它的顶部向下是绝世的悬崖,正对着主峰山脊延伸方向
仿佛在向天地昭示,它的高耸、伟岸与不可侵犯
对面的缓坡延伸的正前方,是银川市区方向
也是危崖峭壁,突兀纵横,高不可攀
从银川方向看过来,只是苍茫灰白,了无生气的山岩
谁能想到,它的顶部却是这样的平缓与碧绿
走进甘骨梁的两片原始森林,偶尔相遇的紫蘑菇让人欣喜
它那红润的圆盖,似乎散发着诱人心脾的神秘味道
贺兰山紫蘑菇,俗称贺兰山小人参,不仅美味,还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功效
是不可多得山珍美味,吃上一口,那种香味,会成为永久的记忆
穿过森林,逐渐向甘骨梁最高处攀爬
天地渐阔,山高天低,白云悠悠
回首遥望,对面就是我们上来的方向,左旗一侧
漠漠黄沙似乎与贺兰山连成了一体
有了贺兰山的镇守,肆虐的腾格里沙漠也只有永久的蛰伏
随着不断爬高,眼界开阔
能看见远处的巴峰,以及贺兰山主峰方向
而与之隔沟相望的转角楼
只成为它旁边不起眼的一个小山包
独占山巅,天地似乎倒过来了
蔚蓝的天空如大海,团团白云如舟楫,缓缓从头顶驶过
整个世界清澈明亮而宁静,心住思停,一眼万年
怎样的文辞,都难以描摹此刻的欢欣
有骄傲,有喜悦,有快乐,有自豪
心空明净,无思无虑,天地我独享
左旗驴友圈中的带头大哥顽石
腾格里沙漠的磨砺与贺兰山的衬托
使他坚韧,沉稳,想起了那句
套马的汉子威武雄壮
由于从左旗一侧上甘骨梁路程短
有充足的时间在山梁上缓缓攀爬,欣赏,了解和辨别
我们沿着山脊向甘骨梁最高处寻踪而行
每一个山梁,每一块石头
都有不同的视角和风光
是欣赏、了解、打卡的圣地
这片云似乎是专门来为我们添彩的
它们正源源不断的从主峰方向飘来
烈日炎炎,难阻跋涉的脚步
心中有爱,一切都不再艰难
站在甘谷梁最高峰向东南方向眺望
贺兰山自此再无海拔超过三千米的高峰
群山隐隐,笼盖四野
可以看出,贺兰山东陡西缓
用它坚实的身体阻隔着腾格里沙漠
造就了金川银川米粮川的塞上江南
甘骨梁峰顶,平缓的草甸上,散落着巨大的石块
仿佛是造物主匆忙间未及打扫的庭院
高高翘起的甘骨梁峰尖,仿若一幅跷跷板
可以把一切万物瞬间弹上高天
山高人为峰,极目望天涯
我自横杖走天涯
贺兰归来不看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