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唐县人民政府_图片新闻】
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在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倒马关乡,既有“山路险峻,马为之而倒”的古关险隘,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记忆 ——1937年9月23日,八路军出师华北敌后的第一战“倒马关战斗”在此打响。如今,这片承载着英雄史诗的土地,正以“生态+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的新姿态,焕发蓬勃生机。
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唐县倒马关乡,青山环绕间,古长城残垣依势蜿蜒,唐河水潺潺流淌。这里与紫荆关、居庸关并称为长城“内三关”,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成为八路军抵御日军的重要战场。在平型关战斗前两天,八路军115师骑兵营在这里打响了出师华北敌后的第一战。
倒马关位于唐县西北60公里,是西通平型关的要道。1937年9月22日,八路军115师骑兵营抵达唐县南下苇村,计划经倒马关前往涞源,却发现倒马关西端碉楼已被日军占领。接到115师师部“扼守倒马关,配合平型关战斗”的命令后,骑兵营二连迅速部署:一排抢夺中间碉楼,三排抢占西面第三个碉楼,二排作为预备队。战斗打响后,一排排长刘崇志带领战士冲锋陷阵,日军则凭借装备优势嚣张反扑,甚至通过翻译官喊话挑衅。关键时刻,侦察班长刘云赐精准击毙日军指挥官,全连火力全开打退敌人冲锋。午后,二连又兵分两路南北夹击河滩休整的日军,夺下西端碉楼,最终迫使日军向插箭岭逃窜。此战毙伤日军20余人,极大鼓舞了军民士气,保障了115师主力右翼安全,为平型关伏击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硝烟散尽,岁月留痕。如今的倒马关乡,不仅保留着古长城、水关、烽火台等历史遗迹,还拥有潭瀑峡、秀水峪等生态景区。贯穿全乡的“保定太行步道?倒马关长城精品段”,串联起古驿道、民俗村落与红色遗址。
据介绍,每年来这里的游客大约有5万人次,游客行走其间,既能欣赏山林峰石之美,也能聆听历史回响。
从抗战首战的烽火战场,到文旅融合的发展热土,倒马关以厚重的历史、秀美的生态,迎接更多人走进这片土地,感受红色精神与绿色发展的同频共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