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紫光贯通天地,古战场烽烟四起,中轴对称的古城,坐落在广袤的平原上,峨冠博带的官员,徜徉在田野间……”2025年8月25日,河北临漳邺城考古博物馆中,戴着VR眼镜的人们,在虚拟世界中重回两千年前的古城,探索藏在历史中的故事。
2025年9月12日至14日,临漳作为承办地之一的第八届邯郸市旅发大会即将召开,这个两千年的古城,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全世界的人们。
临漳,古称邺城,是曹魏、北齐等六朝古都,2025年9月,第八届邯郸市旅发大会将在这里召开。王兆勇 摄
古都重生:中轴对称的起源地
临漳古称邺,这里是西门豹治水的地方,是曹操建都的地方,是建安风骨的诞生地,也是北方六朝的古都。在邺城考古博物馆,研究人员介绍,邺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被称为“三国故地、六朝古都”。
和同为六朝古都的南京不同,这是一座考古之城。在漫长的历史中,邺城故地因为漳河的多次改道,被掩埋在泥沙之下,上世纪三十年代,就陆续开始了对邺城的考古发掘。讲解人员介绍,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了“邺城考古队”,徐光冀担任队长进驻邺城遗址,拉开了邺城正式考古工作的序幕。随后朱岩石、何利群、沈丽华等一批考古专家扎根邺城,至此,邺城的考古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
邺城博物馆。李俊龙 摄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都城之一,邺城创造了‘中轴对称、分区布局’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先河,其建筑格局前承秦汉,后启隋唐,被誉为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对中国的西安、北京城以及日本的东京、奈良和韩国的古代都城建设影响深远,是东亚地区古代都城建设的样本。”研究人员介绍,在中国的古都建设中,邺城是第一个实现先规划后建设的城市。一千八百多年前,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占据邺城,因原来的邺城空间太小,开始按照王都规制大规模营建一座新城。在此之前,历代都城是边建设边发展,造成缺乏统一规划、宫殿衙署分散、道路曲折、交通不便等弊端,邺城则是在做好所有规划后开始建设的,这让它的布局非常完善,城内建筑严格按照南北干道中轴对称的原则布局,不论是单一宫城,还是官署、戚里、平民居住区的规划都非常到位。受益于规划在先的做法,曹魏建造的邺北城是中古时期中国第一个明确实行单一宫城制度的都城,其中轴对称城市格局、明确的功能分区布局,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先规划后建设的都城,它开创了城市规划建设的新模式,被中国后世历代都城所继承,邺城也由此成为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肇始地。比如申遗成功1年多的北京中轴线,就是这种规划和格局的集中体现。
产业崛起,田野中的文化振兴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这座古城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邺城遗址上,一个考古公园正在兴起。这座20平方公里的遗址,经历了两千年的变迁和深埋之后,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而依托新兴的文旅产业,临漳县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25年8月底,这座公园仍在修葺之中,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旅发大会。临漳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考古遗址公园定位保护、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古代都城类型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依托邺城遗址,建设魏晋南北朝考古科研基地,能满足日常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公园和旅游景点。邺城考古遗址公园分为核心遗址展示区、考古发掘公众开放区、道路系统展示区、城墙遗存展示区、展示预留区、河道绿化区、景观过渡区、博物馆及管理服务区、文化产业园区。
与此同时,更多的文化产业依托两千多年积累和沉淀的文化兴起,比如铜雀三台遗址,这里有曹魏建设的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三台遗址,重新进行保护性修葺和开发利用,并通过三国故事打造沉浸式演艺项目《一台好戏》,故事以曹邺父子考古笔记为引,运用前沿的声光电技术,配合升降舞台、投影系统、艺术灯光、舞美场景以及数字内容和软件控制系统等,让人们身临其境,重回两千年前的历史故事之中。
临漳县邺城铜雀三台遗址公园的曹操雕像。新京报记者 寇家祥 摄
类似的变化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临漳县把“文旅+”理念融入一二三产项目,融入城市发展、乡村治理等工作全过程,近年来,临漳相继实施了数十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打通文物、文化、产业之间的桥梁,让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资源,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科技支撑,重回千年前的城市
一座两千年的古都,从深藏地下到展现在世人面前,历经了数十年不间断的考古发掘。随着文旅产业的发展,千年的文化积累,成为了现代产业发展的资源,在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了集遗址保护、现代考古展示、考古科学研究、科普研学宣传、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考古圣地景观,助推遗址的可持续传承,让沉睡千年的文明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而科技的发展,让这个沉睡已久的古城,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世人所了解。在邺城考古博物馆,一个名为《天地中轴•探寻源点》空间已经建成,并面向公众开放。
在博物馆,记者看到,《天地中轴•探寻源点》位于一座独立的建筑中,宽敞的大厅被改造为VR体验馆,游客戴上VR眼镜,即可穿越时光,进入两千年前的古都邺城,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漫步古战场,探索那场乱世战争中的故事,也可以参观城市建设的场景,体验中国最早的“中轴对称”城市的建设历程,还可以登上云霄,俯瞰整座古城,一览“中轴对称”城市的雄伟与壮观,还可以乘舟漫游,感受古人生活的乐趣……
古城并不古板,现代的声光电技术,让沉寂已久的古城变得光彩夺目。记者了解到,这座建在元宇宙中的古邺城,利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如VR大空间定位、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与实时渲染的技术,在真实大空间中构建中轴线1:1全三维高精度仿真场景,用数字文旅的形式创新性开辟了一个崭新而又古老的世界,建设了古城新的文旅产业品牌,让游客全方位沉浸式体验邺城盛况、感受中轴线发展轨迹。
小城新貌,科技创造新的未来
在更多的地方,科技正在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河北省临漳县河北天沐尧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半导体封装材料的企业,8月25日,记者在该企业生产车间看到,一条新的生产线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通过一道道工序,铜线会被拉成15微米到25微米的铜丝,这些铜丝可以用在各种不同的芯片上,可以满足目前绝大部分生产所需。总工程师房跃波介绍,企业可以生产普通和合金铜半导体封装材料,也可以生产单晶铜材料,而单晶铜是当前半导体材料中的高端产品,企业用三年时间研发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目前已经准备投产,而投产后,将成为北方最大的单晶铜生产企业。
8月25日,河北省临漳县河北天沐尧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新京报记者 寇家祥 摄
在临漳县,类似的高端科技企业还有许多,如生产特种车辆、智能特种机械设备的企业,再如生产高端农机的企业,生产各种数控生产线的企业……
临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临漳县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临漳已成为河北较大的智能特种装备生产基地之一,全县有智能特种装备企业4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6家,专精特新企业16家。
古城中诞生的科技之花,正在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方向,而更多的产业,则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强劲的动力。根据临漳县的科技产业发展规划,未来,这里将按照“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分工合理、涵盖多个品种、创新能力较强”的发展方向,扩大智能成套装备产业规模,推动高精尖装备制造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高静 校对 付春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