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号专列东北旅行记(五)
——邂逅河北之美
作者 王玉新
大雁号专列历经黑吉辽蒙四省区,进入了冀中大地的收官之旅。在十五日之旅的最初方案里,第一站是河北的山海关和北戴河,后由于车次调配原因,又增加了回程中的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冉庄地道战遗址和正定古城,旅程增加一天不增加费用,老人们有更多机会领略大美河北风光,探寻燕赵大地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样暖心的调整让我们惊喜不已。大雁号承载着期待和憧憬,两次奔赴大美河北,满足了多年来的夙愿,大家无不感到莫大的荣幸。
雁鸣伴旅途:赴山海关与北戴河的山海之约
2025年6月1日,大雁号从古城西安来到了旅程首站,即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美誉的山海关。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素有 “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而闻名天下。
我们从大巴上下来刚一踏入此地,历史的厚重气息扑面而来。老龙头景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向西接水上长城九门口,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得名“老龙头”。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最为著名的建筑是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的澄海楼。我们登上点将台,恍惚有旌旗招展,似乎能望见往昔“戚家军”将领在此排兵布阵的壮阔场景。入海石城静静矗立,历经岁月与海水的冲刷,尽显沧桑。恰逢端午,粽叶清香飘散在午饭座席间,丰富的海鲜美食凸显山海关人的热情好客,让旅途多了几分温馨和惬意。

山海关古城一条街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明清建筑风貌、长城文化和特色美食闻名。古朴典雅的旧建筑、琳琅满目的店铺,又为大家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古时市井图,室内剧场中,《长城》史诗正演,金戈铁马之声震耳,触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弦。夜晚在北戴河畔的民宿安歇,海风轻拂,海涛奏乐,为旅人抚平疲惫。

翌日清晨,北戴河碧螺塔海上公园呈现出了别样风情。蓝天、碧海与白房子相互映衬,热气球浮游天际,仿若踏入地中海的某片海滨小镇。漫步沙滩,邂逅礁石与松林,于许愿亭许下美好心愿。新人们披纱摄影,笑容粲然。我独坐礁石上,看游艇飞驰破浪,情侣们定格甜蜜,这般画面让人心生愉悦,忘却了所有烦忧。

夏日雄安:郊野公园的生态之美
6月13日清晨,大雁号专列徐徐进入回程中的河北保定站,又一次光临河北大地,开启行程中的最后一站。银发老人们辞别大雁号,乘大巴来到了雄安新区的郊野公园。二十二辆大巴浩浩荡荡开进公园,一字儿排开,老人们蜂拥而出,个个喜笑颜开。“雄安欢迎您”的牌匾非常醒目,千人队伍争相在牌匾前合影后,像一群欢快的鸟儿向公园的四面八方散去。
雄安新区地处河北省中部,涵盖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区域,是中央定位为继深圳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战略意义的新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核心承载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布局。

雄安郊野公园总面积达2.68万亩,它宛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雄安新区的北部 。踏入公园,清澈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湖边绿树成荫,垂柳依依,微风吹过,柳枝随风摇曳,荷花宛如水中的仙子,静静地绽放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奇峰异石间曲径通幽,整个公园构成了如诗如画的夏日美景,让人陶醉其中。

郊野公园以“生态雄安”为主题,园内地势北高南低,运用理水、起丘、隐筑、圆境等营园手法,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亮、水系联通的生态画卷 。公园内的14个城市展园,以河北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元,“一园一景”,各具特色 。在东湖核心岛的雄安展园,你可以看到白洋淀荷塘苇海的自然景观、雄安智能与数字科技的建设成果;在邯郸展园,以战汉文化为主题,通过骑射亭、铸剑亭、成语长廊等景观,我们领略到了燕赵文化的深厚底蕴 。邢台展园的中医药国医馆、辛集展园的童话城堡等,都为我们带来了独具魅力的体验 ,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白洋淀:自然之美与革命历史的交融
游览郊野公园后,大巴载着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华北明珠”——白洋淀。
白洋淀位于河北雄安新区,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由143个淀泊组成,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涉及周围安新县、雄县、容城县、高阳县和任丘市五县市,素有“华北之肾”的美誉,现为国家级5A旅游景区及雄安新区重要生态水体。我们先在白洋淀岛上吃了当地的农家乐,有白洋淀野生鱼、水鸭等地方特色农家菜 。
中学课本里孙犁笔下的《荷花淀》以及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里描写的这片神秘水域,真实地铺展于眼前:浩瀚无垠的水面碧波荡漾,碧绿的芦苇随风摇曳,成群的鸟儿在芦苇丛间自由穿梭,连片的荷塘里,粉白相间的荷花娇艳欲滴,在翠绿的荷叶间摇曳生姿,远处渔家水村隐约可见……
伴随着《美丽的白洋淀》优美的音乐,我们穿上了橘红色的救生衣登上了装饰精致的小游艇,开始了浪漫的白洋淀之旅。

师傅开着游艇缓缓而行,欢声笑语回荡在湖面上。夏日六月,正值荷花烂漫之际。在碧绿的叶丛中,荷花宛如仙女般亭亭玉立,红莲娇艳欲滴,白莲清纯脱俗,含苞待放的花蕾显得高洁而优雅。几十艘小游艇载着一身喜庆的大雁号游客,在湖面上往来穿梭,映照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小游船穿梭于沟壕纵横、碧波荡漾的芦苇荡中,带领我们追寻当年雁翎队的足迹。白洋淀地区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抵御日本侵略,成立了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巧妙地利用河湖港叉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争,奋勇杀敌,展现出了英勇的革命精神,孕育出了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文学流派。这里也是《小兵张嘎》等影视剧的拍摄地。

乘游艇穿梭芦苇荡,音乐萦绕,芦影摇曳,人们寻觅着雁翎队抗日的遗迹,雁翎队的枪声似在芦荡深处隐约可闻,眼前似浮现当年水上激战的热血场景。
碧空如洗,碧波万顷的白洋淀里,游客乘坐飞艇在水面上飞驰,像过山车似的,忽高忽低,溅起几丈高的白色浪花,赢得一片惊叫和喝彩声。一位老船工让鱼鹰随着指令灵动翻飞,一只鱼鹰听话地跃入水中,衔银鱼而出。一群女同胞兴致勃勃地穿梭于芦苇荡中,竟然在芦苇间捡拾到几枚野鸭蛋,嬉笑声中,恍惚有先辈的目光自时光深处望来。
红色印记:冉庄地道战遗址
我们乘大巴来到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参观《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军民利用地道开展游击战的重要历史遗迹。冉庄地道始建于1938年,1944年形成完整网络,以十字街为中心延伸出总长2.25公里的4条主干线和全长约16公里的24条支线,包含地下指挥部、兵工厂、陷阱等设施,具有高房、地道、堡垒相通“的三通”和防水灌、防毒气等“五防”特点,被誉为“地下长城”。

走进《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大量抗战图片、实物、雕塑等无声诉说着那段艰难而热血的抗战岁月。纵横地道如地下长城,见证先辈智慧与不屈意志,大家于此深切领悟和平的珍贵。跟着导游弯腰钻入地道,阴湿之气扑面而来。当年抗日志士便是在这狭小空间内周旋退敌,单口洞、双口洞、多口洞,渐次复杂如迷宫。触摸壁上铲痕,犹觉当年凿土之声在耳。此地曾为《地道战》取景处,黑白的影像与眼前的实景交错,教人顿生敬意。
一眼千年:触摸正定古城的历史脉搏
下午我们乘车到地处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市正定古城。
正定古城距石家庄市15公里,是按照中华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公元5世纪至19世纪前后中国的历史文化特色。正定古城历史上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至今南城门还嵌有“三关雄镇”的石额。正定是三国名将赵子龙的家乡。源远流长的历史,给古城留下了瑰玮灿烂、风格独特的文化名胜古迹。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大部分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众人漫步古城墙,于瞭望台俯瞰,街巷屋舍、庙宇楼台,烽火台上几十个瞭望所,弓箭长矛大炮战车,一千六百年岁月沉淀在砖缝里。知悉此地是习近平主席首任县委书记之处,大家更对这座城市添了几分敬意。

6月14日,专列在晨曦中西返,窗外景色流转,老人们在车厢内翻看照片,交换联系方式。这一程山水,既看了风景,又重温了历史,更在垂暮之年添了些许谈资。大雁号鸣笛声中,河北渐渐远去,人人心中却有万般不舍和眷恋,而那些碧海、芦荡、古城、地道的影像,却长留在这一车老人的笑谈间了。

最终,大雁号载着满满的回忆驶回西安。河北之旅虽终,旅途中收获的风景与感动,将永远珍藏于每位旅人心中。
2025年8月于华亭

作者简介:王玉新, 甘肃平凉市华亭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华亭一中退休英语教师,高级职称。1982年参加工作,从事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近四十年。爱好文学,业余喜欢写作,曾在《今日头条》《丰融春秋》《妮喃燕语》《汭水》《文屛雅集》等报刊杂志媒体上发表诗歌、散文、游记等各类文学作品多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